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稻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蛋白家族功能研究进展
    韩聪, 何禹畅, 吴丽娟, 郏丽丽, 王磊, 鄂志国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 (4): 436-448.   DOI: 10.16819/j.1001-7216.2023.221018
    摘要1732)   HTML65)    PDF (1407KB)(1691)    收藏

    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 bZIP)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因含有高度保守的bZIP结构域而得名。bZIP结构域由紧密相邻的碱性区域和亮氨酸拉链区域两部分组成。粳稻基因组中注释有89个bZIP基因,其中45个已得到功能验证,它们参与调节水稻生长发育、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包括种子休眠和萌发、成花转变、光形态建成,以及胁迫和激素信号通路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水稻耐盐分子机制与育种研究进展
    巫明明, 曾维, 翟荣荣, 叶靖,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叶胜海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6): 551-561.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1111
    摘要864)   HTML3948725)    PDF (414KB)(1669)    收藏

    盐碱土壤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形成盐胁迫,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耐盐水稻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盐胁迫对水稻不同发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并从渗透调节、离子应答、激素调控和活性氧清除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总结了水稻耐盐育种现状,并对耐盐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谢先芝, 刘奇华, 李新华, 李维平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 (5): 475-494.   DOI: 10.16819/j.1001-7216.2024.231102
    摘要320)   HTML18)    PDF (1684KB)(1520)    收藏

    稻田甲烷(CH4)排放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如何在保证丰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水稻生产中CH4的排放量成为现代农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围绕稻田CH4的产生、排放与减排方式,本文综述了目前稻田CH4产排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稻田CH4的产生、氧化过程、排放方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稻田甲烷的产生排放与土壤理化性状(pH值、关键酶活性、含水量、温度、氧化还原程度、质地等)、水稻品种(根系形态活力与分泌物、通气组织、收获指数、株高等)、栽培技术(轮作模式、水肥调控、种植方式)、气候变化(气温、大气CO2浓度、UV-B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重点从选育高产低排新品种、研发稻田CH4减排新物质、稻-渔低碳循环种养、土壤持续固碳减排、多种栽培调控方式耦合的新技术等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稻田CH4减排的技术措施,提出应根据不同稻区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稻田CH4减排高效综合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丰产减排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为顺利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我国优质杂交稻主要品种推广情况与展望
    曾波, 龚俊义, 张芳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5): 439-446.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20408
    摘要729)   HTML217072243)    PDF (13466KB)(1294)    收藏

    【目的】最近十余年,是我国杂交稻优质化从修订审定指标引导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于完善和指导未来的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试验材料与数据来自2009-2020年我国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推广面积统计汇总、品种审定试验结果及品种系谱资料。分析了各主要稻区优质杂交稻品种的推广应用总体情况,梳理了主要优质杂交稻品种利用的不育系、恢复系及各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还回顾了各稻区主栽品种更替历程。【结果】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持续快速增长,各主要稻区品种优质率显著提升,但高档优质稻品种仍然缺乏。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亲本来源比较单一,集中于15个骨干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此外,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各主要稻区主栽优质杂交稻品种总体上进行了1~2次大规模更替。【结论】过去12年来,得益于水稻科研育种技术创新驱动,我国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进程明显加快,各稻区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快速增加,生产主推优质品种比重显著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杨婕, 杨长登, 曾宇翔, 侯雨萱, 陈天晓, 梁燕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 (6): 591-603.   DOI: 10.16819/j.1001-7216.2024.230911
    摘要472)   HTML69)    PDF (430KB)(1284)    收藏

    稻瘟病是一种由子囊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针对这个科学问题,总结了目前主流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挖掘技术,对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利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水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郭展, 张运波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 (4): 335-349.   DOI: 10.16819/j.1001-7216.2024.230410
    摘要417)   HTML47)    PDF (452KB)(1265)    收藏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要大量水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成为其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本文结合近些年的研究成果从形态(根系和地上部)、生理(气孔、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率)、生化(植物激素、脯氨酸等渗透调节剂和抗氧化剂)及分子水平(抗旱基因的表达水平)综述了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自我保护机制,可为全面了解水稻抗旱机制和选育抗旱品种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浩田, 秦缘, 钟笑涵, 林晨语, 秦竞航,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 (3): 233-245.   DOI: 10.16819/j.1001-7216.2024.231206
    摘要387)   HTML35)    PDF (1151KB)(1121)    收藏

    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稻田CH4产生和排放的机理及其与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间的内在关系,并展望了进一步探究水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4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水稻丰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低温胁迫后水分对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水孔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奇娜, 江苏, 汪利民, 张燕, 俞林飞, 李春福, 丁利群, 邵国胜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4): 367-376.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0805
    摘要330)   HTML1344045064)    PDF (12286KB)(1117)    收藏

    【目的】为了探究低温冷害胁迫后水分/湿度对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水分运输等的影响,【方法】以具有低温耐性差异的嘉籼7号和辐8329两个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后,在进行实验Ⅰ(不同湿度梯度,正常温度培养条件下)和实验Ⅱ(快速回温处理实验,以正常温度恢复为对照)。【结果】实验Ⅰ结果表明,与较低湿度(30%)相比,较高的湿度(60%和90%)可以提高根系活力,有效保证水稻幼苗的存活率并缓解其遭受的低温冷害。水孔蛋白基因OsPIP2;5OsPIP2;6的表达水平与根系活力密切相关,对水稻的抗寒和低温耐性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实验Ⅱ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快速回温处理后水稻幼苗的含水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且正常自然恢复状态下,两个水稻品种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快速回温组幼苗。【结论】低温胁迫显著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过程。较高的湿度环境有助于缓解幼苗的低温冷害损伤,保证存活率。同时,低温胁迫后的外界环境湿度对水稻幼苗的含水量、根系活力和水孔蛋白相关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其中OsPIP2;5OsPIP2;6的表达水平与根系活力正相关,在水稻幼苗抵御外界低温冷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与低温胁迫后田间大量灌溉相比,正常温度下土壤缓慢的温度上升对幼苗的根系活力影响较小,有助于其在低温冷害后恢复生命活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低升糖指数水稻研究进展
    李霞, 蒋彦婕, 陶亚军, 李文奇, 王芳权, 陈智慧, 许扬, 王军, 范方军, 朱建平, 杨杰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4): 336-347.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0902
    摘要535)   HTML1225319455)    PDF (103817KB)(1103)    收藏

    大米是典型的淀粉丰富的食物,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尤其是亚洲人口每日主要的卡路里来源。目前水稻品种大多数属高升糖指数(全称为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水稻,会诱发由于高热量摄入而致血糖失调的健康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者在探索降低大米血糖指数的方法。本文重点对稻米升糖指数的影响因素、筛选方法、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改良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OsNramp5基因变异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
    李小秀, 吕启明, 袁定阳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6): 562-571.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20316
    摘要715)   HTML476077)    PDF (425KB)(1086)    收藏

    筛选和培育镉(Cd)低积累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最经济、有效的办法。现有研究表明OsNramp5是介导水稻Cd吸收最重要的基因,其功能缺失后,水稻籽粒Cd含量极显著下降,但同时会影响水稻必需元素锰(Mn)的吸收,而在前人关于OsNramp5变异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研究中,结论并不一致。系统了解OsNramp5基因变异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低Cd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本文重点对OsNramp5基因变异对水稻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及米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OsNramp5基因突变选育低Cd积累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OsLOX10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
    周永林, 申小磊, 周立帅, 林巧霞, 王朝露, 陈静, 冯慧捷, 张振文, 陈晓婷, 鲁国东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4): 348-356.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0604
    摘要560)   HTML1613258780)    PDF (62674KB)(1025)    收藏

    【目的】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和由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创制转OsLOX10基因水稻材料,进行稻瘟菌和白叶枯菌的抗病性分析,有助于揭示其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方法】采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OsLOX10的敲除载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cmⅠ线性化pCXUN-HA,TA连接构建OsLOX10的过表达载体,遗传转化获得OsLOX10转基因水稻,筛选过表达株系和纯合敲除株系进行真菌和细菌的抗病性分析。在稻瘟菌(Guy11)侵染水稻后,对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monic acid,JA)途径的标志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在几丁质(chitin)和flg22诱导下,观测水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暴发情况。【结果】 qRT-PCR分析表明,接种稻瘟菌和白叶枯菌24 h后,OsLOX10表达量上调;OsLOX10的纯合敲除和过表达水稻转基因株系接种稻瘟病菌Guy11孢子悬浮液,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OsLOX10敲除株系更易感病,过表达株系则无典型的病斑症状;接种 6、12、24和36 h时,3个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BZ1OsPR1aOsPR1b和SA通路基因OsPAL1,以及JA合成通路上的2个基因OsAOS2OsLOX5的转录水平在敲除转基因株系中显著下调,而在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中显著上调。对转OsLOX10基因水稻接种白叶枯菌(PXO99A),发现敲除OsLOX10的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菌更易感病。qRT-PCR分析OsPR1bOsPAL1以及JA合成通路上的3个基因OsAOS2OsAOCOsJAZOsLOX10过表达基因水稻中表达量明显上调,而在敲除OsLOX10的转基因水稻中却保持在较低水平,在接种7 d后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几丁质和flg22诱导下,OsLOX10敲除株系的ROS水平显著性降低,而且在几丁质诱导下,ROS的起峰时间推迟。【结论】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能够诱导OsLOX10的表达,OsLOX10通过病原菌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途径(PTI)参与抗病反应,其在水稻抵御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起着正调控作用。同时,OsLOX10可能通过调节SA和JA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多胺与乙烯对水稻籽粒灌浆、粒重和品质的调控作用
    徐云姬, 唐树鹏, 简超群, 蔡文璐, 张伟杨,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4): 327-335.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1010
    摘要391)   HTML33719060)    PDF (15601KB)(999)    收藏

    研究水稻产量与品质特性对水稻优质高产育种和栽培具有重要意义。多胺与乙烯作为两类重要的内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粒重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分别介绍了水稻籽粒多胺与乙烯、灌浆充实、粒重和品质特性,简述了灌浆与粒重和品质形成的关系,重点综述了水稻灌浆期籽粒多胺与乙烯对灌浆充实、粒重和品质(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及籽粒淀粉品质)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高效抗除草剂水稻
    尹丽颖, 张元野, 李荣田, 何明良, 王芳权, 许扬, 刘欣欣, 潘婷婷, 田晓杰, 卜庆云, 李秀峰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5): 459-466.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1004
    摘要627)   HTML11927650)    PDF (932KB)(993)    收藏

    【目的】培育抗除草剂品种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黑龙江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编辑乙酰乳酸合酶ALS基因,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水稻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以乙酰乳酸合酶ALS为靶基因,构建单碱基突变载体pH-nCas9-PBE-ALS,以松粳22、龙粳46和绥粳18为转化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突变位点进行测序结合除草剂喷施试验,鉴定基因型及表型。【结果】经分子水平检测验证,获得ALSS627N突变植株10株,ALSS627N1884G-A但第628位氨基酸未改变突变植株1株,ALSS627N/G628E突变植株1株。相较于野生型,以上三类突变植株均具有较强抗除草剂特性。【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具有抗除草剂特性,能够稳定遗传,不含转基因标记的纯合株系,可为抗除草剂水稻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外源物质对水稻盐胁迫缓解效应研究进展
    刘淑丽, 张瑞, 王洋, 陈英龙, 韦还和, 侯红燕, 戴其根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 (1): 1-15.   DOI: 10.16819/j.1001-7216.2023.220404
    摘要777)   HTML40903)    PDF (424KB)(967)    收藏

    盐胁迫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外源物质能有效缓解盐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并增加水稻产量。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外源物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褪黑素、水杨酸、多胺、油菜素类固醇、茉莉酸类外源生长调节物质以及钙、硅离子类外源物)对盐胁迫下水稻生长的不同调控机理及其缓解效应,并进一步对外源物质在水稻耐盐上的利用与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善盐渍土环境下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水稻株型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兰金松, 庄慧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 (5): 449-458.   DOI: 10.16819/j.1001-7216.2023.221102
    摘要599)   HTML71)    PDF (401KB)(966)    收藏

    株型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创制理想株型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和70年代的杂交水稻培育是水稻增产的两次革命,但近几年水稻产量增长放缓,通过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的结合进而实现超高产将成为第三次育种革命的关键。本文简要回顾了水稻株型分子调控机理的最新研究概况,重点关注了叶形、穗型和粒型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水稻理想株型未来的研究趋势,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创制水稻理想株型,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不同氮利用率粳稻品种的碳氮积累与转运特征及其生理机制
    任维晨, 常庆霞, 张亚军, 朱宽宇,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6): 586-600.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1203
    摘要451)   HTML485780)    PDF (6630KB)(962)    收藏

    【目的】探明不同氮利用率水稻品种的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及其机制。【方法】2个氮高效品种(武运粳30号和连粳7号)和2个氮低效品种(扬粳4038和宁粳1号)种植于大田,设置2个施氮量:全生育期不施氮(0 N)和全生育期施氮180 kg/hm2 (180N),比较分析了不同氮利用率粳稻品种干物质生产、氮素积累与转运差异及其机制。【结果】与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氮肥利用率、总颖花量和结实率,较高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蘖至穗分化始期和抽穗至成熟期较高的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抽穗期较高的糖花比,灌浆期较高的籽粒库活性、籽粒中脱落酸与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含量的比值和茎鞘中较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以及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抽穗后较高的氮转运、氮素吸收量,灌浆期较高的比叶氮含量、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含量、氮代谢酶活性以及氮素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论】氮高效品种穗分化前和抽穗后较高的物质生产效率以及灌浆期较高的碳氮转运与积累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协同提高的重要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因编辑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梁楚炎, 巫明明, 黄凤明, 翟荣荣, 叶靖,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叶胜海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 (1): 1-12.   DOI: 10.16819/j.1001-7216.2024.230503
    摘要493)   HTML47)    PDF (324KB)(951)    收藏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长期以来水稻的育种目标是以产量为导向。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协同攻关实现了水稻育种技术突破,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水稻产量两次大的飞跃。随着我国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上升,水稻育种对品质、抗性与耐逆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生物技术正在不断革新,特别是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产优质多抗耐逆的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强有力支持,推动着我国水稻生产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基因编辑技术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及杂种优势育种应用中的新进展进行简述,旨在为高效培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一些育种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机理及两系杂交稻的发展与展望
    汪邑晨, 朱本顺, 周磊, 朱骏, 杨仲南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 (5): 463-474.   DOI: 10.16819/j.1001-7216.2024.231008
    摘要412)   HTML25)    PDF (1010KB)(930)    收藏

    本文回顾了中国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两系法中光/温敏型核不育系遗传资源的发现和选育;总结了植物中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和细胞学机制;并对水稻两系法中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资源优化及育种策略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水稻幼穗响应稻曲病菌毒素胁迫早期的转录组分析
    伏荣桃, 王剑, 陈诚, 赵黎宇, 陈雪娟, 卢代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5): 447-458.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0714
    摘要453)   HTML19792009)    PDF (28637KB)(925)    收藏

    【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不仅造成水稻减产,而且还会产生对动物和植物有毒的真菌毒素。探明水稻幼穗对稻曲病菌毒素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可为发掘水稻抗稻曲病基因以及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的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毒素处理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水稻幼穗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水稻9311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利用TP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设定参数(差异倍数的绝对值不小于2,且q值不大于0.05)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富集功能分析,鉴定水稻响应胁迫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稻曲病菌毒素胁迫12 h后,水稻幼穗出现252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通过GO富集、KEGG代谢途经和KOG功能分析,将差异基因划分为GO功能下的64个条目、32个代谢途径和KOG功能下23个类别,包括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类生物合成、碳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DEG中有66个植物转录因子,分属7种植物转录因子家族,包括WRKY和Myb两大转录因子。分析二萜类生物合成与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发现,OsCPS2OsKSL4和细胞色素P450等基因表达量上调,而淀粉酶、β-呋喃果糖苷酶和UDP-焦磷酸化酶等基因表达量下调,推测这些基因在水稻响应稻曲病菌毒素胁迫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稻曲病菌毒素作为非生物胁迫因素对水稻幼穗具有毒性;通过干扰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途径而影响种子营养物质的合成,降低水稻抵抗病原菌侵染水稻的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软米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
    史玉良, 杨勇, 李雪飞, 李钱峰, 黄李春, 张昌泉, 宋学堂,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 (6): 601-610.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11212
    摘要481)   HTML688672)    PDF (2217KB)(922)    收藏

    【目的】具有较低直链淀粉含量(5%~12%)的优良食味软米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不同软米品种间稻米品质表现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软米理化品质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选取了江苏地区具有显著品质差异的4个软米品种、2个糯稻品种和2个常规品种(均为粳稻品种)为对象,对其稻米理化品质和淀粉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软米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9108携带Wxmp等位基因,而软米品种香软玉和武香粳113携带跟2个常规粳稻品种相同的Wxb等位基因。品质分析表明,香软玉和武香粳113稻米较另两个软米品种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更低,籽粒胚乳透明度更差;4个软米类稻米胚乳淀粉粒内部存在明显的孔隙,并且稻米胚乳越不透明,孔隙越明显;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食味表现更佳,这可能与低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具有更低的冷胶黏度、较大的崩解值和较小的消减值有关。淀粉精细结构测定表明,与常规粳稻米相比,软米的直链淀粉组分占比较低,而支链淀粉短链组分占比较高。【结论】目前江苏地区软米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和理化品质特性的差异,这为新型软米品种的培育和优异基因的克隆与利用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