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InDel和SNP标记在水稻图位克隆中的应用
    潘存红,王子斌,马玉银,殷跃军,张亚芳,左示敏,陈宗祥,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12115)      PDF (1095KB)(6855)    收藏
    在水稻功能基因的图位克隆中,常需要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而目前公布的各种标记的密度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Del和SNP标记是新型的分子标记类型,基本可以满足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的需要。InDel和SNP标记可以较容易地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获得,而且经济实用、特异性高、稳定性好。介绍了设计InDel和SNP标记的方法,并以一个水稻卷叶基因的研究为实例,介绍了在基因精细定位研究中利用这两种标记的方法和提高标记设计成功率的注意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4)
    2. 水稻纤维素合酶催化亚基的编码基因BC88的表达分析
    李晓静, 徐多多, 徐益敏, 翟开恩, 杨窑龙, 潘建伟, 饶玉春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 (2): 126-134.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5.02.003
    摘要4528)   HTML1073807361)    PDF (5213KB)(5908)    收藏

    禾本科植物的脆秆突变体是进行次生细胞壁研究的理想材料。对水稻 bc88突变体的前期研究表明, BC88编码一个纤维素合酶催化亚基OsCesA9。通过水稻遗传转化 BC88启动子融合GUS的载体, 检测到BC88在根、茎、叶、鞘、花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茎和根中表达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 BC88突变后影响了根系的正常发育及功能,进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最终导致 bc88半矮表型。将 BC88GFP的融合表达载体转入水稻和烟草表皮细胞中,共聚焦显微观察显示,OsCesA9定位在质膜上。质膜是纤维素合成的主要场所,这充分说明了OsCesA9是水稻次生细胞壁中纤维素合成必不可少的纤维素合酶催化亚基之一。本研究为 BC88执行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依据,对进一步认识该基因在调节次生细胞壁合成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水稻花粉发育过程及其分期
    冯九焕, 卢永根 , 刘向东, 徐雪宾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14938)      PDF (349KB)(5796)    收藏
    以籼稻品种IR36为材料,采用塑料半薄切片技术、新鲜花药整体观察及游离的雄性细胞观察方法,对水稻花粉发育全过程及其药壁组织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将这一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并证实了花粉自然发育过程中不存在收缩期。在这一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出现3种明显不同的发育形态,这些形态特点对于判断花粉发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辅助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中国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章琦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7033)      PDF (2483KB)(5593)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进展迅速。在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中主要应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白叶枯病在生产中几乎“销声匿迹”了20年。但近年来,此病害却在长江流域一些种植新组合的稻田里又爆发了。什么原因引起它再度流行?品种的抗性是否还有效?抗病育种是否还是水稻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抗病基因培育出更为持久的抗性品种?为回答这些问题,就我国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寄主与病菌群体的互动演变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拓宽抗性遗传基础、白叶枯病菌毒性群体结构、基因轮换、合理利用基因等问题。 在采用了包括传统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的综合策略后,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研究将出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商全玉,张文忠韩亚东,荣 蓉,徐 海,徐正进,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09.06.17
    摘要7357)      PDF (354KB)(5506)    收藏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程本义,施勇烽,沈伟峰,庄杰云,杨仕华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5922)      PDF (546KB)(5190)    收藏
    利用前期研究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SSR)首选标记对2005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19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鉴定,构建了199个水稻品种×12个首选标记的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DNA指纹库。在首选标记座位上,常规稻和杂交稻的主导等位基因基本相同,籼稻和粳稻的主导等位基因差异较大;常规稻品种的纯合度高,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杂合度较高、杂合座位数呈正态分布。比较相同母本的系列杂交稻组合,表明主导不育系系列组合具有较高的组内品种间母本一致性。此外,对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特异性鉴定、DNA指纹库的扩充和鉴定标记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8)
    7. 关于超级稻品种培育的资源和基因利用问题
    程式华,曹立勇,庄杰云,吴伟明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7306)      PDF (233KB)(5185)    收藏
    超级稻育种是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化,其本质是资源或基因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利用。为给超级稻育种提供思路,回顾和分析了超级稻育种中的资源及基因综合利用现状,包括籼粳基因渐渗及利用、栽培稻产量QTL累加及利用、野生稻产量及抗病基因发掘及利用、株型和根系相关基因的发掘及遗传改良等。指出由于真正能用于超级稻育种的有利基因及连锁标记还不多,水稻基因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支撑超级稻分子育种,目前的超级稻育种仍以常规杂交技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需要进一步发掘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基因,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广适性或绿色超级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梅方权, 吴宪章, 姚长溪, 李路平, 王磊, 陈秋云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13493)      PDF (1089KB)(5091)    收藏
    根据各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种植特点,将中国稻区划分为6个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对各个稻作区和亚区的基本情况、自然生态条件、稻田种植制度、品种类型、主要病虫害等作了评述,並提出水稻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超级稻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付景,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4): 343-348.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1.04.001
    摘要8565)      PDF (433KB)(5089)    收藏
    我国于1996年启动了理想株型与亚种间杂种优势相结合为技术路线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目前已育成约80个超级稻品种。这些品种产量高,兼顾品质与抗性,在试验示范区或特定气候条件下产量可达到12~21 t/hm2,展示了超级稻的巨大增产潜力。对于超级稻品种高产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与常规高产品种相比,超级稻品种每穗颖花数多、库容量大(即单位面积颖花数多);叶面积指数大、绿叶面积持续期长、光合速率高、茎秆抗倒性强;  抽穗前干物质累积量高, 结实期茎叶中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籽粒中的量大;  根量大、根系活性强。但是,超级稻品种在生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势粒(着生在穗子中上部、开花较早的籽粒)、弱势粒(着生在穗子基部、开花较迟的籽粒)充实整齐性差;二是结实率低且不稳定。综述了超级稻的生物特性、产量结构、群体质量特征以及相关生理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深入开展超级稻栽培生理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4)
    10.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 镇,张亚东,赵 凌,陈 涛,张巧凤,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9567)      PDF (887KB)(5078)    收藏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30个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按照NCⅡ设计获得的200个杂交组合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6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85条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2.9条,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值)变化范围为0.064~0.844,平均为0.380。以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聚类方法将30个亲本材料划分为7大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关系基本相符。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性状平均值的相关除每穗总粒数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介于-0.361~0.359,说明分子标记可用于水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但相关程度还不足以预测产量杂种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论中国水稻生产能力
    方福平,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09.06.01
    摘要6120)      PDF (1024KB)(5068)    收藏
    发展水稻生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解我国水稻的生产能力,分析测算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探讨了我国水稻单产徘徊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科技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分别可达2.2618亿t和25390亿t,分别比现实生产力高3 428万t和6 200万t。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生产能力,必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和推广超级稻,形成以广适应性超级稻品种为主导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技术,构建以轻简技术为核心的节本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强化技术推广,缩小产量差异,切实提高科技对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水稻果皮色泽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近等性评价
    王晓光,季芝娟,蔡 晶,马良勇,李西明,杨长登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7240)      PDF (1384KB)(5046)    收藏
    以紫香糯和春江糯2号为亲本,利用F2、BC1F1和F3分离群体对果皮色泽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了7对果皮色泽近等基因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紫香糯果皮的色泽性状由两对互补基因控制。对7对近等基因系进行的性状相似性和遗传背景的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间在农艺性状上除了千粒重外,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利用34对亲本间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发现5对黑、白近等基因系仅在目标基因区段检测到了多态性标记,近等性比较理想;2对黑、褐近等基因系除了目标区段外,还分别在第11、12染色体检测到了多态性标记,近等性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基因聚合上的应用
    裴庆利,王春连,刘丕庆,王坚,赵开军,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2): 119-129.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1.02.001
    摘要10907)      PDF (529KB)(4937)    收藏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虫品种是控制水稻病虫害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总结了目前已报道和定位的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情况,指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类型抗病虫基因到同一品种,可以提高品种抗性、拓宽抗谱,是水稻抗病虫品种培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0)
    14.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斯华敏, 刘文真, 付亚萍, 孙宗修, 胡国成*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5): 544-552.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1.05.014
    摘要11077)      PDF (891KB)(4921)    收藏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年底,共有427个两系杂交组合通过了省级或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品种有62个。2005年至2011年,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83个品种中,两系杂交水稻占17个。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表的统计资料,1993年到2009年共有121个两系组合年推广面积达到或者超过6 700 hm2,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97.4万hm2(3.15亿亩)。2002年两优培九的推广面积达到82.5万hm2,荣登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榜首。此后7年,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种植面积6次位居第一,1次位居第二。目前两系杂交水稻占全国杂交水稻总面积的20%左右,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水稻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
    陈士强,王忠 ,刘满希,谢兆伟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6551)      PDF (1350KB)(4786)    收藏
    用显微镜观察水稻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以及授粉后不同时间剪除柱头处理对颖花结实率的影响。 水稻花粉粒在授粉2 min后开始萌发;5~10 min后花粉管穿过柱头进入花柱生长;约经30 min花粉管顶端到达子房基部;40 min时有些花粉管顶端可接近胚囊,此时花粉管内胼胝质形成,但数量较少;50 min后花粉管内胼胝质塞大量形成,花粉粒萎缩干瘪。水稻花粉管在柱头、花柱和子房中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500、5000、5400 μm/h。水稻授粉后10~15 min剪除柱头的处理只有极少量颖花结实,授粉后20~50 min剪除柱头处理的颖花结实率随处理时间推迟而升高,授粉后50 min剪除柱头处理的结实率达60%以上,接近正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0)
    16. 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伟妮1鲁剑巍1, *何予卿2李小坤1李慧1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6): 645-653.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1.06.012
    摘要9408)      PDF (949KB)(4769)    收藏
    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了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两种肥料配施。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改善部分米质性状,如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稻谷长宽比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氮、磷肥的施用还可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降低青米率。施用氮、磷、钾肥后,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而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养分稻谷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且3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33)
    17. 水稻氧营养的生理、生态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赵 锋 王丹英, 徐春梅, 张卫建, 章秀福,
    中国水稻科学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09.04.01
    摘要5755)      PDF (54KB)(4759)    收藏
    氧是水稻生命活动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因子。水稻利用通气组织将大气中的氧从地上部分转运到根部,同时也能通过根系从生长介质中吸收一部分氧。良好的氧营养状况下水稻才能正常生长,不仅如此,氧营养还参与了水稻土壤环境系统的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从氧营养的水稻生物学响应和根际生态效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稻田氧营养相关研究状况,重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水稻需氧性,氧营养对水稻形态学、解剖学特征的影响,相应的生理、生态机制以及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同时比较了水稻生产上所采用的氧营养调控途径,并对水稻氧营养研究作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
    陆作楣,徐保钦
    中国水稻科学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0.01.01
    摘要10099)      PDF (362KB)(4707)    收藏
    杂种优势群理论是杂交玉米育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重要理论支柱。概述了杂种优势群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玉米和水稻两大作物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我国杂交稻育种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用杂种优势群理论指导杂交稻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粳稻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恢复系卷叶性状QTL分析
    郭媛, 程保山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6684)      PDF (1894KB)(4599)    收藏
    调查了粳稻品种秀水79 (P1)与粳稻恢复系C堡 (P2)及其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系的SSR标记基因型和两个环境下主茎剑叶卷曲度,构建了该组合的SSR标记连锁图谱并分析了剑叶卷曲度QTL及其与环境的互作。在检测的818对SSR引物中,有90对引物在P1与P2之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单标记回归分析显示有12个标记在两个环境下均显示与剑叶卷曲度呈极显著相关。74个信息位点构成的连锁图谱全长744.6 cM,位点间平均图距10.1 cM。利用两种分析软件 WinQTLcart 2.5和QTLNetwork 2.0共同检测到3个QTL (qRL1、qRL7和qRL81),其中qRL81是新发现的,在两个环境下贡献率分别为15.5%和12.8%,加性贡献率为6.6%,且与环境不存在互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分析

    魏兴华, 袁筱萍, 余汉勇, 王一平, 徐 群, 汤圣祥
    中国水稻科学   
    摘要6510)      PDF (4652KB)(4573)    收藏
    采用40个SSR标记,分析了329份我国近50年来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39个SSR标记具有多态性,在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11个,平均57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32。籼粳亚种间的SSR变异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54,He = 0440)均高于粳稻品种(Na = 44,He = 0397)。Nei遗传相似系数表明总体样本具有较小的遗传相似度(I = 0366),而骨干亲本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籼:I = 0590;粳:I = 0590)。这导致了籼粳亚种内较高的遗传一致性(籼:I = 0558;粳:I = 0600)。早、中、晚稻各类型遗传相似度差异明显,晚籼和早粳类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籼粳稻品种尤其是粳稻的聚类结果显示出较强的季节型和地域特征。这些均提示育种家应选择更广泛的亲本源以拓宽选育品种的遗传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