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9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7-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综述与专论
    研究简报
    实验技术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间整倍体后代的RFLP分析
    刘国庆 ,颜辉煌 , 罗耀武 ,闵绍楷 ,朱立煌 ,
    1999, 13(3): 129-133 . 
    摘要 ( )   PDF(416KB) ( )  
    用164个RFLP探针对67个栽培稻02428(2n=24,AA)与两份紧穗野生稻材料(2n=24,CC)间的整倍体(2n=24)后代进行分析,证实其中60个为易位系。各易位系分别带有1~6个紧穗野生稻染色体片段,很多易位系具有相同的易位发生区域。易位的紧穗野生稻片段都很小,主要分布在远离着丝点的区域。还就整倍体后代中出现新杂交带型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水稻芽期耐冷性基因
    严长杰,李 欣,程祝宽,于恒秀,顾铭洪,朱立煌
    1999, 13(3): 134-138 . 
    摘要 ( )   PDF(331KB) ( )  
    利用籼稻品种南京11和粳稻品种巴利拉的F1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67个加倍单倍体植株(Doubled haploid, DH)。 以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31个RFLP标记的水稻分子图谱。 以芽期的死苗率为指标, 评定亲本及各 DH系在低温(4~5℃)条件下的耐冷性。结果表明:死苗率在DH群体中呈双峰连续分布, 表明芽期耐冷性是由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将死苗率作为数量性状进行QTL的区间作图分析, 发现在第7染色体上G379b-RG4区间存在有与耐冷性有关的基因(Cts7) 。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朱世华 ,王明全 ,汪向明
    1999, 13(3): 139-142 . 
    摘要 ( )   PDF(382KB) ( )  
    对稻属(Oryza)的14个种和李氏禾属(Leersia)的 2个种共 138份材料进行了叶绿体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用内切酶EcoRⅠ酶切、4 个叶绿体 DNA探针杂交,共发现10种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在稻属各个种内没有观察到叶绿体 DNA的变异,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基本上以稻属的染色体组型水平划分,因此认为稻属的叶绿体 DNA在进化过程中变异程度很低。推测 CCDD组的O. altaO. grandiglumisO. latifolia 及 CC组的 O.officinalisO. eichingeri各有共同的原始祖先。遗传距离分析显示 CC、CCDD、BBCC组之间亲缘关系很近,这3个组与 EE组亲缘关系也较近。李氏禾属的 2个种 L. perrieriL. tisseranti 与稻属的遗传距离很远。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贺浩华,刘宜柏,蔡跃辉,余秋英,李季能,刘建萍
    1999, 13(3): 143-146 . 
    摘要 ( )   PDF(264KB) ( )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MsMsrfrf+MsMs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籼稻杂交亲本与其F1代胚乳蛋白最高营养pI范围内组分之量变及种植季节对其影响
    李 毓,刘奕田 , 伍时照 
    1999, 13(3): 147-151 . 
    摘要 ( )   PDF(366KB) ( )  
    以华南地区7个早籼品种及其所配12对正反交组合F1代为材料,在对它们胚乳全蛋白进行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soelectrofocus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IEF-PAGE) 分离定量基础上,确定最高营养pI (等电点)范围蛋白组分之比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变动与杂交方式及种植季节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所试材料遗传背景如何,它们的IEF-PAGE图谱均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最高营养pI范围组分含量比率,正交与反交无显著差异,而早晚季间差异显著。
    食用稻米米饭质地及适口性的研究
    陈 能,罗玉坤,朱智伟,谢黎虹
    1999, 13(3): 152-156 . 
    摘要 ( )   PDF(357KB) ( )  
    通过对米饭压缩及拉伸应力曲线的测定及研究,确定了米饭硬性、松弛性、凝聚性、粘附性、粘度等5个质地指标的表达式,并对籼(36份)、粳(30份)的米饭质地指标与感官评分作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籼、粳稻的米饭适口性与用Instron测得的米饭的硬性、凝聚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松弛性、粘附性、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粳米饭质地5项指标对适口性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73和0.630,达极显著水平;运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对籼(6份)、粳(14份)的适口性得分进行预测,预测得分与感官评分的相关性分别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别米饭适口性优劣时,米饭质地指标较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更具有参考价值。
    不同染色体倍性水稻植株光合特性的研究
    傅亚萍,颜红岚,李玲方 ,于永红,斯华敏,胡国成,肖 晗,孙宗修
    1999, 13(3): 157-160 . 
    摘要 ( )   PDF(323KB) ( )  
    以花培获得的粳稻02428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为材料,测定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若干性状。气孔大小、比叶重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递增;而单位面积的气孔数则呈递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与染色体倍性无明显的相关性。剑叶净光合作用速率的两年测定结果相符,单倍体是9.39和10.16 mg CO2/dm2·h,二倍体是17.57和15.80 mg CO2/dm2·h,四倍体是22.64和22.52 mg CO2/dm2·h。讨论了性状表达与DNA剂量的关系。
    钙提高水稻幼苗抗旱性的研究
    卢少云,黎用朝,郭振飞,李宝盛,李明启
    1999, 13(3): 161-164 . 
    摘要 ( )   PDF(252KB) ( )  
    将水稻种子用CaCl2溶液浸种18 h后催芽、播种,培养13 d后进行渗透胁迫处理。Ca2+浸种的水稻幼苗在-0.5 MPa的渗透胁迫下地上部相对含水量提高,质膜相对透性降低,表明提高了抗旱性。异丙嗪(CPZ)和CPZ + Ca2+浸种亦提高了水稻抗旱性。渗透胁迫1 d后,Ca2+浸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提高。实验结果表明,Ca2+处理提高膜脂过氧化的保护能力和膜的稳定性可能是其提高水稻幼苗抗旱性的原因。
    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曾富华,吴岳轩,罗泽民
    1999, 13(3): 165-169 . 
    摘要 ( )   PDF(330KB) ( )  
    以对白叶枯病高抗的水稻品种余水糯和高感的水稻品种浙辐802为材料,于2叶期用Tiron、Paraquat(PQ)和稻白叶枯病菌弱毒株75-1进行诱导处理,测定诱导处理后3、24、48、72 h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并于3叶期用白叶枯病菌强毒株76-25进行挑战接种,结果表明:75-1和PQ均诱导两品种产生了系统抗性,并使诱导叶中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75-1使O2-产生速率在24 h达峰值,比对照升高30.6%(余水糯)和25.3%(浙辐802);而PQ使O2-产生速率在24~72 h维持较高水平,比对照升高49.4%(余水糯) 和39.7%(浙辐802)。MDA含量的变化晚于O2-产生速率的改变,在72 h达最高值。75-1使SOD活性降低,并在24 h达最大降幅;而PQ使SOD活性升高,并在48 h达峰值。Tiron使PQ和75-1的诱导效果减弱,并使75-1对余水糯和浙辐802的互作由非亲和性互作转变为类似亲和性互作,导致侵染斑的形成。
    综述与专论
    差异显示法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顾克余,翟虎渠
    1999, 13(3): 170-172 . 
    摘要 ( )   PDF(281KB) ( )  
    简要概述了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及在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研究简报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稳定系TR4的获得及其遗传研究
    吴明国,黄大年,林建荣,汪晓玲,华志华,章善庆,薛 锐
    1999, 13(3): 173-175 . 
    摘要 ( )   PDF(278KB) ( )  
    用Bar基因通过基因枪法轰击京引119未成熟胚,得到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经加代和选择得到抗除草剂的稳定系TR4,其基本农艺性状与京引119相仿。用TR4与4个粳稻品种杂交进行遗传分析表明,TR4的抗除草剂特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该外源基因可通过有性杂交转育,在杂交稻和常规直播稻的选育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寒地水稻花培育种选择效率分析
    孙岩松,张淑华,张云江
    1999, 13(3): 176-178 . 
    摘要 ( )   PDF(206KB) ( )  
    对25年寒地水稻花培育种与同期常规育种统计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花培入选的产量鉴定新品系的选择效率为16.94%,是同期常规新品系选择效率11.34%的1.49倍;经花培育成的审定品种的选择效率为0.93%,是同期常规育成审定品种选择效率0.28%的3.32倍。从花培育成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与常规育成品种比较分析,花培育种与常规育种有同样好的选择效果。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石春海,何慈信,朱 军,陈建国
    1999, 13(3): 179-182 . 
    摘要 ( )   PDF(348KB) ( )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3个性状的遗传主效应以母体效应为主,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遗传主效应则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在环境互作效应中,所有外观品质性状均以母体互作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是影响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表现的主要因子,而糙米宽和糙米厚则主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浙协2号A、协青早A、V20A、测早2-2等是改良杂交后代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良好亲本,其中浙协2号A亲本的外观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一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梁 斌,肖放华,黄费元,彭绍裘,陈 勇,戴陆园,刘二明
    1999, 13(3): 183-185 . 
    摘要 ( )   PDF(224KB) ( )  
    以Tetep、B40为抗、感对照品种,在湖南省烟溪病区病圃,采用自然诱发,鉴定云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以及小粒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发病最早,叶瘟病级严重度达到7级,病斑孢子层级达5级;云南普通野生稻中,景洪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7级,病斑孢子层级5级,元江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8级,病斑孢子层级7级;疣粒野生稻发病最迟, 病级发展缓慢,病级严重度为3级,病斑孢子层级1级。同田的小粒野生稻高抗稻瘟病。三种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为普通野生稻高感,药用野生稻感,而疣粒野生稻为中抗。
    实验技术
    稻曲病菌分离技术的初探
    周永力,章 琦
    1999, 13(3): 186-188 . 
    摘要 ( )   PDF(190KB) ( )  
    用7种培养基和2种分离方法对稻曲病菌的培养及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胁本哲氏培养+抑制细菌生长的氯霉素(50 μg/mL)是分离稻曲病菌最适宜的培养基。稻谷是厚垣孢子产生的理想培养基。厚垣孢子悬液法可用于稻曲病菌的快速分离,而稻曲球不同层次组织块分离法可从保存长时间的稻曲球分离到稻曲病菌。
    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精米粉样品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高明尉,Anna McClung
    1999, 13(3): 189-192 . 
    摘要 ( )   PDF(246KB) ( )  
    以约3 g精米粉为测试样品,研究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测定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的效果及影响校正的一些因素。对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校正效果的差异比较表明,用修正的部分最小平方法(MPLS)、部分最小平方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AAC校正时,校正标准误(SEC)、交叉检验标准误(SECV)和检验工作标准误[SEP(C)]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83、1.75和1.09 (MPLS);1.73、1.98和1.74 (PLS)以及2.29、2.56和1.72 (PCR);相反,校正决定系数[WTBX]R[WTBZ]2和检验决定系数RSQ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983和0.91 (MLPS);0.927和0.84 (PLS)以及0.870和0.84 (PCR)。由此可见,用MPLS技术建立AAC回归方程效果最佳。而从两种校正群体选定方法对校正效果的结果看,用软件程序SELECT根据样品光谱特征选定的校正群体和用AAC测定值按比例选定的校正群体,在建立AAC回归方程时,前者的SEC、SECV和SEP(C)均比后者要小,而[WTBX]R[WTBZ]2和RSQ相仿,表明根据光谱特征选定校正群体效果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