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志明1,#,*,杨俊2,#,王晓燕3,蔡克锋1,李晓方2,*. 广东常规稻主栽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演变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6): 669-676. |
[2] |
张 涛,倪先林, 蒋开锋杨乾华,杨 莉万先齐,曹应江 ,郑家奎,. 水稻功能基因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6): 567-572 . |
[3] |
赵庆勇朱 镇,张亚东,赵 凌,陈 涛,张巧凤,王才林,.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2): 141-141~147 . |
[4] |
吕建珍,张晓丽,王海岗,袁筱萍,徐 群,王一平,余汉勇,魏兴华,. 东南亚与南亚稻属AA基因组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3): 249-254 . |
[5] |
杨致荣,李润植, 魏兴华,. 稻属AA染色体组8个种间SSR多样性与亲缘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6): 589-595 . |
[6] |
李季航,向珣朝,何立斌,李平. 水稻亚种间杂种一代的源库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3): 301-305 . |
[7] |
金正勋, 姜文洙, 晋重玄, 高熙宗. 籼稻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后代稻米味度及RVA谱特性的相关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1): 29-35 . |
[8] |
冯九焕, 赵杏娟, 卢永根. 稻属(Oryza L.)植物染色体组命名的历史回顾[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4): 365-370 . |
[9] |
张乃群, 李运贤, 祝莉莉, 何光存.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4): 393-397 . |
[10] |
刘志岩 , 刘光杰, 寒川一成, 庄杰云, 陈深广, 沈君辉, 郑康乐. 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的初步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4): 311-314 . |
[11] |
张文绪, 王荔军, 张福锁, 陶大云, 胡凤益, 王运华. 稻属和假稻属植物外稃表面乳突结构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3): 277-280 . |
[12] |
叶昌荣, 加藤 明, 齐藤 浩二, 伊势 一男, 戴陆园, 杨勤忠. 云南稻种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1): 13-16 . |
[13] |
钱 前,曾大力,滕 胜,朱立煌,熊振民,闵绍楷. MNU诱发的水稻巨大胚、甜胚乳两个突变体的RFLP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3): 173-176 . |
[14] |
李维明,唐定中,吴为人,卢浩然,A.J.Worland. 用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分子遗传图谱及其与籼/粳交群体的分子图谱的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2): 71-78 . |
[15] |
顾兴友, 梅曼彤, 严小龙,郑少玲,卢永根. 水稻耐盐性数量性状位点的初步检测[J].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2): 65-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