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10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与专论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与专论
    环境胁迫及相关植物激素在水稻根毛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李斌, 黄进, 王丽, 李瑾, 梁越洋, 陈稷
    2020, 34(4): 287-299.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38
    摘要 ( )   HTML ( )   PDF(866KB) ( )  

    根毛作为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结构,其生长发育同时受到外界环境与遗传因子的调控,也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元素缺乏等环境胁迫、遗传因子及脱落酸、乙烯和生长素为核心的激素调控网络在水稻根毛发育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就目前该研究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表型组学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
    彭永彬, 谢先芝
    2020, 34(4): 300-306.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083
    摘要 ( )   HTML ( )   PDF(381KB) ( )  

    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植物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三者构成了遗传学研究的铁三角。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型的研究更加简单快速。然而表型研究严重滞后于基因型研究。目前传统的表型信息的获取存在所需劳动量巨大、成本高,所获取表型数据受人工主观因素影响大等诸多难题。高通量表型组学可无损、高通量、精准获取表型信息,对解决以上难题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对表型组学在水稻中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整理,为今后水稻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现代研究手段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报告
    水稻黄叶早衰突变体osyes1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黄福灯, 赵超越, 吴鑫, 贺焕焕, 程方民, 李春寿, 潘刚
    2020, 34(4): 307-315.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0301
    摘要 ( )   HTML ( )   PDF(3109KB) ( )  

    【目的】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代谢和叶绿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方法】利用60Co辐射诱变中籼恢复系自选1号,获得黄叶早衰突变体osyes1。幼苗期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外源H2O2处理。抽穗期对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测定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成熟期考查突变体和野生型的主要农艺性状。以osyes1/02428的F2群体中的隐性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定位OsYES1基因。【结果】osyes1的突变性状始于3~4叶期,水稻抽穗后,所有叶片均表现为黄叶衰老症状,致使突变体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及结实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与野生型对照相比,突变体幼苗对外源H2O2更敏感。生理分析表明,孕穗期野生型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倒2叶和剑叶,而突变体的含量则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且依次极显著降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丙二醛、H2O2和O2-含量极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遗传分析表明,osyes1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OsYES1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短臂的RM21353与RM21384之间,物理距离为708 kb。【结论】由于osyes1叶片过早黄化衰老导致与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显著下降。OsYES1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两个SSR标记(RM21353和RM21384)之间的708 kb的物理区间内。

    金粳818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
    王广达, 高鹏, 杨文艳, 崔傲, 赵剑华, 冯志明, 曹文磊, 陈宗祥, 左示敏
    2020, 34(4): 316-324.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34
    摘要 ( )   HTML ( )   PDF(4466KB) ( )  

    【目的】培育抗除草剂品种是水稻育种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发高效的功能标记可以加快抗除草剂性状的筛选工作。【方法】利用开发的dCAPS和KASP分子标记对试验材料的基因型分型,另结合除草剂喷施试验进行表型鉴定。【结果】测序结果验证了前人发现的金粳818中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第627位氨基酸由丝氨酸(serine,S)突变为天冬酰胺(asparagine,N)是其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其命名为ALS627N。根据此变异位点的DNA序列差异,开发了两个新的功能标记dC-ALS-627和K-ALS-627,可有效区分ALS627N纯合型、杂合型及非突变纯合型。【结论】两个标记均可以广泛用于ALS627N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助于加快培育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MAGIC群体的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 关联分析
    魏秀彩, 刘金栋, 刘利成, 黎用朝, 潘孝武, 董铮, 刘文强, 熊海波, 闵军, 李小湘
    2020, 34(4): 325-331.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0107
    摘要 ( )   HTML ( )   PDF(382KB) ( )  

    【目的】挖掘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新基因,并筛选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新基因和优异种质。【方法】以多亲本重组自交系群体MAGIC-Hei群体为材料,分别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种植于湖南长沙开展抽穗期和产量性状表型调查,基于基因分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影响水稻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QTL。【结果】在两个环境下共计检测到26个控制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其中,11个位点为新位点,1个新位点(qNTP9)在两年均被检测到,该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可用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根据抽穗期和产量性状表型数据,结合SNP基因型筛选到5个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可用于将来的水稻高产育种。【结论】本研究发掘一批新的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QTL位点,可有效加速水稻遗传研究和高产育种进程。

    杂交稻低播量精量播种育秧及机插取秧特性
    王亚梁, 朱德峰, 向镜, 陈惠哲, 张玉屏, 徐一成, 张义凯
    2020, 34(4): 332-338.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13
    摘要 ( )   HTML ( )   PDF(1307KB) ( )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叶龄调控下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生物学特征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徐飞, 隋文志, 张拓, 怀宝东, 杨雪
    2020, 34(4): 339-347.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02
    摘要 ( )   HTML ( )   PDF(479KB) ( )  

    【目的】旨在通过优化水稻生育进程的水肥供给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方法】大田试验于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以垦稻24 (主茎叶片数为12) 为材料,采用2种灌溉模式和2种施肥模式的正交试验设计:叶龄灌溉模式 (LI) 与常规灌溉模式 (RI),叶龄调控侧深施肥模式 (SF) 与常规施肥模式 (RF)。【结果】LI+SF模式对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RI+RF相比,LI+SF模式使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及总体积显著提高了21.2%、22.7%、20.8%、45.2%和17.8%,灌浆期水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导度显著提高了17.4%、18.4%、26.8%和40.1%,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显著提高了6.3%、2.4%和28.2%,实收产量平均增加5.2%,纯收入增加13.2%,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氮量、产谷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被显著提高了11.1%、6.9%、5.8%、13.6%和8.0%。LI模式可以节约灌溉水用量1 000 t/hm2。RI+SF对水稻植株形态、光合特性、生物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收产量平均增加2.3%,没有充分发挥水肥耦合作用。【结论】LI+SF模式为本研究最佳的精准灌溉施肥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寒地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模式。

    Ⅱ优898产量对旱涝急转的响应规律研究
    高芸, 胡铁松, 齐学斌, 袁宏伟
    2020, 34(4): 348-358.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0103
    摘要 ( )   HTML ( )   PDF(6044KB) ( )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导致旱涝急转事件频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好农作物的防灾减灾工作,研究了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的减产特征。【方法】以淮北平原区水稻为试验对象,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新马桥农水试验站(117°22′E,33°09′N)开展了为期两年(2017–2018年)的水稻旱涝急转胁迫试验,分析了不同旱涝胁迫程度、不同胁迫持续时间的单一干旱、单一淹涝、旱涝急转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提出先期旱与后期涝的补偿、削减作用量化指标R,揭示了旱涝急转后期淹涝胁迫与前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影响的交互作用新规律。【结果】拔节期发生旱涝急转产量普遍减少,减产范围12.38%~56.15%。其中,重旱重涝组合对产量最为不利,粒数与粒重减少是旱涝急转胁迫条件下水稻减产主要原因;旱涝急转处理下前期适度干旱可减轻后期淹涝导致的减产,即旱涝急转旱胁迫对涝胁迫具有产量上的补偿效应,主要是提高了每穗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而后期淹涝对前期干旱具有协同作用,表现出产量上的削减效应,主要是每穗粒数、总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的减少。【结论】前期已经发生了轻、中旱胁迫,应尽量避免后期淹涝对水稻的二次损伤;若预测到后期将出现洪涝,并且短时间内田间排水设施无法消除其不利影响,则可提前在水稻拔节中、后期进行旱锻炼以减轻水稻产量损失。

    优质食味粳稻辽粳433和越光糙米代谢产物差异分析
    沈枫, 蒋洪波, 刘博, 张秀茹, 刘军, 解文孝, 姚继攀, 马亮
    2020, 34(4): 359-367.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16
    摘要 ( )   HTML ( )   PDF(1428KB) ( )  

    【目的】分析优质食味粳稻辽粳433和越光之间代谢产物差异,为优质食味粳稻辽粳433推广及优质食味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辽粳433和越光的糙米代谢产物,采用在线软件对两个品种糙米差异代谢产物和差异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通过GC-MS检测两个品种均定性到233种代谢产物。与越光相比,辽粳433糙米代谢产物相对含量高的有158种,占检测到的代谢物总数的67.81%。PCA和PLS-DA分析可以将辽粳433和越光糙米代谢产物分离开。辽粳433与越光糙米之间共有64种代谢产物含量差异显著,辽粳433糙米中相对含量高的差异代谢产物有42种,与营养相关的氨基葡萄糖酸、三糖、纤维二糖、4-氨基丁酸、油酸、α-生育酚、泛酸、肌醇、奎尼酸和绿原酸分别是越光的23.86、13.35、2.53、2.44、9.32、2.66、2.90、3.54、4.05和2.10倍;越光糙米中相对含量高的差异代谢产物有22种,与营养相关的阿拉伯糖醇、亚油酸、阿魏酸和肌醇-4-磷酸是辽粳433的1.61、2.33、1.39和2.39倍。辽粳433与越光糙米之间11个代谢通路有显著差异,肌醇磷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苯丙烷生物合成检测到的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均表现为辽粳433高于越光。【结论】辽粳433与越光糙米之间代谢产物组成差异显著。与越光相比,辽粳433具有与营养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数量更多,含量更高。辽粳433具有成为高膳食纤维和保健功能大米的潜力。G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可作为水稻品种间营养差异分析的有力工具。

    白叶枯病菌效应子XopN在拥有OsSWEET11同源基因的水稻品种上发挥毒性作用
    李丽, 莫旭艳, 李甜甜, 张丽媛, 董汉松
    2020, 34(4): 368-382.  DOI: 10.16819/j.1001-7216.2020.9108
    摘要 ( )   HTML ( )   PDF(2850KB) ( )  

    【目的】黄单胞菌细胞外泌蛋白质(Xanthomonas outer proteins, Xops)是植物病原黄单胞菌高度保守的毒性效应子或毒性辅助组分,通过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分泌到细菌细胞外部,然后转入植物细胞而发挥病理作用。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即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标准菌株PXO99A分泌的XopN是一种毒性效应子,通过影响寄主免疫反应而使水稻发病。但是,XopN对病菌毒性的影响是否因水稻品种的不同而异,还有待研究。【方法】利用同源双交换技术,先敲除了PXO99AXopN基因,获得了∆XopN突变体,又经过遗传互补,得到了回补菌株∆XopN/XopN。通过营养肉汤液体培养,测定了XopN对病菌繁殖能力的影响;根据文献选用14个水稻品种,通过接种实验,测定了PXO99A对这些品种的毒性与XopN敲除或回补的影响;在XopN发挥毒性作用的水稻品种上,测定了隐性抗病基因OsSWEET11/xa13与显性感病基因OsSWEET11/Xa13受病菌侵染而表达的情况,分析了XopN敲除或回补的影响。【结果】在营养肉汤液体培养过程中,病菌突变体菌株∆XopN的繁殖速度明显低于野生型PXO99A。PXO99A∆XopN∆XopN/XopN接种水稻后,根据其在水稻叶片组织内的繁殖量及随后产生的白叶枯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将供试的14个水稻品种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感病程度与病菌XopN是否敲除或回补无关,这有10个水稻品种(IRBB1、IRBB3、IRBB8、IRBB10、IRBB14、IR24、IRBB203、IRBB204、IRBB205和IRBB211),PXO99A∆XopN∆XopN/XopN对它们的毒性无明显差别。二是XopN对病菌毒性发挥作用的水稻品种,包括高度感病的3个品种(IRBB208、Asominori和日本晴)和低感品种IRBB13。与PXO99A∆XopN/XopN相比,∆XopN对这4个水稻品种的毒性大为降低。在IRBB13上,病菌侵染对隐性抗病基因OsSWEET11/xa13在叶片内的表达发生抑制作用,这一效应与XopN的毒性功能相关。相反,日本晴显性感病基因OsSWEET11/Xa13却受病菌侵染的诱导,在叶片内的表达水平大幅度提高。IRBB208和Asominori携带OsSWEET11/Xa13同源基因,该同源基因在叶片内的表达水平也因病菌侵染而大幅提高。在这4个水稻品种上,PXO99A∆XopN/XopN能够诱导OsSWEET11/Xa13或其同源基因表达,但∆XopN无此作用。另外,XopN对病菌在非寄主植物烟草上诱发过敏反应有量变贡献,相比PXO99A∆XopN/XopN,∆XopN引起过敏反应的程度有所降低。【结论】XopN是一个有限广谱性效应子,在拥有OsSWEET11同源基因的水稻品种上发挥毒性作用。XopN也是病菌繁殖所需要的,对病菌在非寄主植物上诱导过敏反应有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