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志伟, 朱相成, 张俊, 邓艾兴, 张卫建. 水分调控下绿肥种植和石灰施用对双季稻稻米镉含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211-222. |
[2] |
马晓慧, 邢亚楠, 郭莉, 刘郁, 车喜庆, 桑海旭. 辽宁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动态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99-105. |
[3] |
王军, 周晶, 陶亚军, 李文奇, 朱建平, 范方军, 王芳权, 许扬, 陈智慧, 蒋彦婕, 李霞, 杨杰. 基于HRM技术开发水稻糊化温度基因ALK功能标记[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106-110. |
[4] |
段敏, 谢留杰, 高秀莹, 唐海娟, 黄善军, 潘晓飚.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广亲和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233-243. |
[5] |
张露, 梁青铎, 吴龙龙, 黄晶, 田仓, 张均华, 曹小闯, 朱春权, 孔亚丽, 金千瑜, 朱练峰. 减氮和增氧灌溉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1): 78-88. |
[6] |
曹跃炫, 严绘景, 王克剑, 刘朝雷. 苗期快速分选水稻人工无融合生殖克隆种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656-662. |
[7] |
张露, 吴龙龙, 黄晶, 田仓, 祈军, 张均华, 曹小闯, 朱春权, 孔亚丽, 金千瑜, 朱练峰. 增氧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4): 410-418. |
[8] |
陈云, 刘昆, 李婷婷, 李思宇, 李国明, 张伟杨, 张耗, 顾骏飞, 刘立军, 杨建昌.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系、产量和土壤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269-277. |
[9] |
何佳春, 何雨婷, 万品俊, 魏琪, 赖凤香, 陈祥盛, 傅强. 温度对褐飞虱天敌黄腿双距螯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318-326. |
[10] |
江南, 颜旭, 周延彪, 周群丰, 王凯, 杨远柱. 水稻镉积累影响因素与低镉稻米生产策略[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4): 342-351. |
[11] |
武云霞, 郭长春, 孙永健, 刘芳艳, 杨志远, 孙园园, 王明田, 马均.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结实期冠层小气候与米质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3): 269-278. |
[12] |
杨丞, 汪洋, 张万洋, 叶廷红, 鲁剑巍, 张赓, 李小坤. 灌溉模式与施氮量互作对水稻茎蘖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55-165. |
[13] |
陈专专, 杨勇, 冯琳皓, 孙晔, 张昌泉, 范晓磊, 李钱峰, 刘巧泉. Wx与ALK主要等位基因不同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3): 228-236. |
[14] |
潘磊, 王利华, 朱凤, 韩阳春, 王培, 方继朝. 褐飞虱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特性和功能[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1): 37-45. |
[15] |
陈专专, 李先锋, 仲敏, 葛家奇, 范晓磊, 张昌泉, 刘巧泉. 籼稻背景下抑制不同ALK等位基因表达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6): 513-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