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承梅, 孙金秋, 刘梦杰, 杨永杰, 陆永良, 郭怡卿, 唐伟. 水稻田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及化学防除药剂筛选[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321-328. |
[2] |
尹丽颖, 张元野, 李荣田, 何明良, 王芳权, 许扬, 刘欣欣, 潘婷婷, 田晓杰, 卜庆云, 李秀峰.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高效抗除草剂水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5): 459-466. |
[3] |
王广达, 高鹏, 杨文艳, 崔傲, 赵剑华, 冯志明, 曹文磊, 陈宗祥, 左示敏. 金粳818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16-324. |
[4] |
田昌, 周旋, 谢桂先, 刘强, 荣湘民, 张玉平, 谭力彰, 彭建伟. 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田氨挥发损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4): 387-397. |
[5] |
陈涛, 张善磊,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梁文化, 王才林.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水稻功能标记的开发与验证[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1(1): 137-145. |
[6] |
张敬昇, 李冰, 王昌全, 罗晶, 古珺, 龙思帆, 何杰, 向毫, 尹斌. 控释掺混尿素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 288-298. |
[7] |
左娇,强胜,宋小玲. 温室条件下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和回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08-616 . |
[8] |
张集文. 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5): 551-558 . |
[9] |
袁树忠,吕贞龙,朱庆森, 杨建昌. 10种除草剂对武育粳3号生长及“小粒穗”形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6): 637-637~642 . |
[10] |
陆永良,周勇军,赵航,余柳青. 苄·二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复配依据及其在直播稻田的应用前景[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4): 371-376 . |
[11] |
沈希宏, 崔海瑞, 张慧廉 , 程式华,. 转抗除草剂基因水稻与亲本的稻米理化特性及主要营养成分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2): 181-183 . |
[12] |
谢晓梅, 廖敏, 黄昌勇, 刘维屏. 除草剂苄嘧磺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1): 67-72 . |
[13] |
王庆亚, 乔丽雅 , 魏杰钢 , 董立尧 , 李扬汉. 8种稗草(Echinochloa)对扫茀特耐药性的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4): 383-386 . |
[14] |
李东坡, 武志杰. 旱稻田苗后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4): 378-380 . |
[15] |
吴明国, 华志华, 林建荣, 黄大年. 几个转bar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遗传学行为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2): 111-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