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杨守仁.  再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4(5): 321-323. [2]松尾孝嶺. 稻学大成: 第3卷. 东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90:  197-198. [3]孙成明, 薛艳凤,  苏祖芳. 水稻株型研究中穗部性状的研究综述.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0,  7(2):   27-30. [4]徐大勇,  朱庆森. 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农艺特性及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4(4):   350-354. [5]徐正进,  陈温福,   张龙步,  等. 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与参数. 科学通报,  2005,  50(1):  1-4. [6]徐正进,  陈温福,   孙占惠,  等.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7):   963-967. [7]徐正进,  陈温福,  张树林,  等.  辽宁水稻穗型指数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9):  1926-1930. [8]杨守仁,  赵纪书.  籼粳稻杂交问题之研究. 农业学报,  1959, 10(4):  256-268. [9]杨守仁,  沈锡英,  顾慰连, 等.籼粳稻杂交育种研究: Ⅱ. 作物学报, 1962, 1(2): 97-102.  [10]朱立宏,  周毓珍,  陶世昌. 籼粳稻杂交育种研究. 作物学报,  1964,  3(1):  69-84. [11]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杂交水稻,  1997, 12(6): 1-3. [12]杨守仁, 张龙步, 陈温福, 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作物学报,  1996,  22(3):   295-304. [13]笹原健夫, 兒玉憲一, 上林美保子.水稻の穗の構造と機能に関する研究.日本作物学会紀事, 1982,51(1):   26-34. [14]程侃声.亚洲栽培稻籼粳亚种的鉴别.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23. [15]徐 海,  刘宏光,  杨 莉, 等.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2007,  33(3): 370-377. [16]徐 海,  刘宏光,  朱春杰, 等.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7(9):   1197-1202. [17]段 俊,  梁承邺, 黄毓文,  等.  亚种间杂交水稻亚优2号穗部性状特点的观察.  作物学报, 1999, 25(5):   647-649. [18]李荣田,  崔承焕,  秋太权.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1(4): 318-325. [19]櫛渕欽也.  日本の稻育種.  東京:農業技術協會,    1992:   182-184. [20]陈温福,  徐正进,  张龙步.水稻超高产育种.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78-198.[21]徐正进,  邵国军,  韩 勇, 等.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32(12): 1878-1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