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7年, 第1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7-01-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
    王 丰 ,彭惠普 ,李曙光 ,伍应运 ,蔡 洲 ,唐超世 ,何 江
    1997, 11(1): 1-5 . 
    摘要 ( )   PDF(334KB) ( )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GD-2S的冷灌繁种技术。结果表明,1)冷灌开始时期以幼穗分化Ⅲ期(二次枝梗和颖花原基分化)为好。但是,GD-2S的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抽穗前的第11天至19天,即雌雄蕊形成期(Ⅳ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Ⅵ期)。冷灌处理开始至植株产生反应之间存在一个启动过程。2)冷灌天数以13 d左右为宜。冷灌处理会导致颖花退化,延缓生育进程,推迟抽穗时间。冷灌开始时期越早或冷灌时间越长,颖花退化越严重(如冷灌20 d的达25.5%),结实率也降低。3)冷灌深度以12 cm左右(刚浸至生长点)深的结实率最高。
    不同细胞质的核质互作对籼粳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沈圣泉,薛庆中
    1997, 11(1): 6-10 . 
    摘要 ( )   PDF(316KB) ( )  
    将5份籼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母本与6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为父本的23对籼粳交不育系杂种(AW)和可育系杂种(BW),应用核质互作混合线性模型对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剑叶长和结实率等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不育质或可育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和群体平均优势在株高、单株穗数和剑叶长上得到明显增加,在结实率上则显著降低。
    水稻TRB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和特性
    戚秀芳,赵成章,杨长登,吴连斌
    1997, 11(1): 11-15 . 
    摘要 ( )   PDF(225KB) ( )  
    以Basmati 370幼穗为起始材料,应用离体诱变技术,获得了籼稻胞质突变不育株,经测交找到保持系E49-2,并通过多代回交育成了稳定的新型不育系TRB370A。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型。
    稻穗分化第一期的形态特征观察
    徐雪宾 ,韩惠珍
    1997, 11(1): 16-20 . 
    摘要 ( )   PDF(418KB) ( )  
    用双目解剖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第一苞原基与剑叶原基的形态作了观察比较,确认在剑叶原基高于生长锥顶部之前,两者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区别。分析了当前盛行的第一苞与生长锥中轴的夹角呈钝角、剑叶原基未超过生长锥顶部时分化的是第一苞原基等等鉴别标准不符合实际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水稻同一品种(组合)在相同条件的田块的植株群体内,各主茎的总叶数至少有n和n-1叶两种叶数的事实所导致。并提出丁颖等的幼穗发育8个时期的第一期应更名为苞分化期。苞分化期的起点是一、二苞原基出现,接着是三、四…苞原基出现,终点在一次枝梗原基出现之前。一次枝梗原基出现为第二期的起点。此结果使丁颖等稻穗发育刚开始时期的鉴定标准具有可操作性,使幼穗发育期全长及8个时期各期的起点、终点都有了明确的界限。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养分及干物质积累特性
    马 均 ,陶诗顺
    1997, 11(1): 21-27 . 
    摘要 ( )   PDF(288KB) ( )  
    以杂交中稻D优95、冈优22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可以明显地提高稻株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量,尤其是生育后期,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对N、P、K的吸收强度仍较大,特别是N素,积累量多,干物质的生产与积累也较常规栽培大而快,表现出明显的后期生长优势;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齐穗后穗部N、P、K的积累仍有较大比例靠齐穗后的吸收,且穗部干物质的积累来自于齐穗后的光合作用的比例较大;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还可提高N、P、K及干物质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从而提高经济系数及单位N、P、K的生产效率。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本田最佳密度为11.25~15.00万穴/hm2,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
    水稻结实期米质动态变化研究
    唐永红 ,张嵩午 ,高如嵩 ,王长发
    1997, 11(1): 28-32 . 
    摘要 ( )   PDF(294KB) ( )  
    通过对9个水稻品种、3个播期连续4年灌浆结实期中,稻米粒重和13个单一品质性状的观察分析表明,稻米综合品质在齐穗后先有一个近乎线性的快速增长期,30 d以后品质变化(品种和播期间稍有差异)趋于稳定,用二次或三次回归曲线模拟效果最好,综合品质与粒重的变化有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
    低盐锻炼提高水稻幼苗耐盐性及其与活性氧毒害的关系
    刘晓忠,王志霞,李建坤
    1997, 11(1): 33-38 . 
    摘要 ( )   PDF(367KB) ( )  
    研究了幼苗期低盐锻炼对水稻耐盐能力的影响。中国91和83-51幼苗经低盐(0.1% NaCl)锻炼后可降低盐处理(0.3% NaCl)对其生长的抑制; 低盐刺激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从而在盐胁迫时保持较高活性;虽然低盐也使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N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在盐胁迫时其增加速率明显减慢而低于未经低盐锻炼的苗株;相反,低盐锻炼时K+含量有所下降,但在盐胁迫时其下降幅度低于未经低盐锻炼的植株,至处理结束,两者水平接近。结果表明,幼苗期采用低盐锻炼的方法可以增强水稻的耐盐能力, 这与低盐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地上部组织内清除活性氧的防护系统能力, 使其在随后的盐胁迫过程中由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的盐渍伤害减轻有关
    灌溉与绿肥对稻田土壤甲烷释放能力的影响
    陈 苇,郭望模,卢婉芳,段彬伍
    1997, 11(1): 39-43 . 
    摘要 ( )   PDF(179KB) ( )  
    通过稻田控水可迅速提高土壤Eh值,由-206 mV升至+38 mV,土壤水溶解甲烷含量由平均5.54降至0.25 μg/mL,而且复水后甲烷含量上升极其缓慢。在持续淹灌条件下溶解甲烷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峰值达到12.12 μg/mL。稻田耕层各层次进行比较,土壤溶解甲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上升,土壤0、 5、 10和15 cm的甲烷平均含量分别为1.11、 3.38、 4.53和6.00 μg/mL。
    研究简报
    除草剂及尿素混剂对稻田氨化细菌的影响
    余柳青 ,朱永林 ,吴林福,李扬汉 ,应存山
    1997, 11(1): 44-46 . 
    摘要 ( )   PDF(139KB) ( )  
    就除草剂及尿素混剂在稻田施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除草剂丁草胺、除草醚、农得时和果尔与尿素混用,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可以获得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并提高水稻产量。丁草胺、禾大壮、杀草丹、除草醚以及丁草胺+二甲四氯在一定使用剂量下均显著地抑制脲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ureae (Beijernck) Kluyver et van Niel]的繁殖。而快杀稗、都尔、二甲四氯、苯达松、果尔、农得时、草克星和乙草胺对脲芽孢八叠球菌无影响。
    水稻叶尖枯病接种技术及品种的抗病性
    徐敬友,童蕴慧,潘学彪,王彰明
    1997, 11(1): 47-50 . 
    摘要 ( )   PDF(217KB) ( )  
    以盆栽杂交稻汕优63为供试品种开展人工接种技术研究,并利用人工接种技术对85个品种(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研究表明,水稻叶尖枯病菌的侵入途径主要是伤口。人工接种,以病菌分生孢子液(低倍镜视野15~30个孢子)或菌丝液,在水稻孕穗至扬花期进行剪叶蘸菌液接种为好。接种后一定时间内的病斑扩展长度可作为大田鉴定水稻品种抗性的评价标准。根据大田接种结果,不同稻型和品种对叶尖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一般杂交籼稻感病,常规中籼稻次之,而粳、糯稻抗病。这一结果与水稻叶尖枯病的大田发生情况相似。抗性鉴定中发现,一般秆高、叶长且披垂的水稻品种(组合)较感病;抗病品种特别是粳糯稻品种在病健交界处表现明显的褐色过敏性反应。
    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孟亚利,周治国
    1997, 11(1): 51-54 . 
    摘要 ( )   PDF(288KB) ( )  
    以籼香糯、中籼水晶米、籼型杂交稻汕优63、中粳徐州80-7和晚粳822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气候控温试验对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主要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受结实期日平均温度影响很大,温度影响可使5个性状的变异分别达到24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4级、3.4个百分点。但不同品种的同一品质性状对结实期温度反应的敏感程度有一定差异。结实期温度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既存在品种类型间差异,又因不同温度区段而异,特别是直链淀粉含量与温度的关系。结实期25~27℃日均温度区段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27℃以上高温的影响很小。结实期较低温度对多数品质性状的提高是有利的,如有利于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米率降低、中和低含量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糯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以及稻米糊化温度的降低,但较低温度不利于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杂交稻制种田九二○用量与种子中GA3含量及F1代产生徒长苗的关系
    胡汉桥 ,李 祥
    1997, 11(1): 55-58 . 
    摘要 ( )   PDF(165KB) ( )  
    以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制种抽穗期施用九二Ο,在其所产种子中会有一定量的GA3积累,其GA3的含量与制种时抽穗期九二○施用量呈正相关。试验和检测证明,制种田抽穗期九二Ο用量在每667 m2 8~18 g范围内,其种子中的GA3含量在49.5~63.5 ng/g之间,均大大低于能引起幼苗徒长的GA3含量(946 ng/g)。可以认为,生产中杂交稻田产生的徒长苗与制种时抽穗期施用九二Ο无关。经在制种田花期喷雾接种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孢子的试验证明,杂交稻幼苗中产生的徒长苗是由恶苗病菌经花器侵染后种子带菌所引起的,杂交稻中产生徒长苗与抽穗期九二○的施用无关。
    氯化胆碱对水稻幼苗内源激素及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郑桂萍,李金峰,王晶英,钱永德,张红梅
    1997, 11(1): 59-61 . 
    摘要 ( )   PDF(135KB) ( )  
    研究了氯化胆碱对水稻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以及对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明显提高了水稻根、芽中促生型植物激素IAA、GA3、Zeatin的含量,但对抑制生长型激素ABA含量的影响。氯化胆碱浸种使种子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均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于灌浆期叶面喷施当地不能成熟的水稻, 结果使结实率提高,谷草比增大,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