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玥, 梁铖玮, 赵辰妃, 孙健, 马殿荣. 直播稻田杂草稻灾害发生及生态型的演变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447-455. |
[2] |
杨永刚, 袁晓娟, 曹云, 陈雪芳, 尹慧来, 王志强, 文艳芳, 杨志远, 孙园园, 贾现文, 马均, 孙永健. 品种和播种量互作对机械旱直播水稻与杂草养分竞争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85-197. |
[3] |
唐志伟, 朱相成, 张俊, 邓艾兴, 张卫建. 水分调控下绿肥种植和石灰施用对双季稻稻米镉含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211-222. |
[4] |
易晓璇, 刘玮琦, 曾盖, 罗丽华, 肖应辉.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早籼稻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72-80. |
[5] |
马晓慧, 邢亚楠, 郭莉, 刘郁, 车喜庆, 桑海旭. 辽宁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动态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99-105. |
[6] |
吴玉红, 李艳华, 王吕, 秦宇航, 李杉杉, 郝兴顺, 张庆路, 崔月贞, 肖飞. 陕南稻区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配施减量氮肥协同提升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6): 628-641. |
[7] |
肖乐铨, 李雷,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转cry2A*/bar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4): 347-358. |
[8] |
黄锦文, 李日坤, 陈志诚, 张汴泓, 雷涵, 潘睿欣, 杨铭榆, 潘美清, 唐莉娜. 不同稻草还田技术对烟-稻轮作系统土壤养分、有机碳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4): 415-426. |
[9] |
杨晓龙, 王彪, 汪本福, 张枝盛, 张作林, 杨蓝天, 程建平, 李阳.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285-294. |
[10] |
杨陶陶, 邹积祥, 伍龙梅, 包晓哲, 江瑜, 张楠, 张彬. 开放式增温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1): 66-77. |
[11] |
景文疆, 顾汉柱, 张小祥, 吴昊, 张伟杨, 顾骏飞,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张耗. 中籼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米质和根系特征对灌溉方式的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5): 505-519. |
[12] |
陈云, 刘昆, 李婷婷, 李思宇, 李国明, 张伟杨, 张耗, 顾骏飞, 刘立军, 杨建昌.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系、产量和土壤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269-277. |
[13] |
杨晨, 郑常, 袁珅, 徐乐, 彭少兵. 再生稻肥料管理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1): 65-76. |
[14] |
闫浩亮, 王松, 王雪艳, 党程成, 周梦, 郝蓉蓉, 田小海. 不同水稻品种在高温逼熟下的表现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617-628. |
[15] |
唐先干, 谢金水, 徐昌旭, 刘佳, 袁福生, 刘光荣, 李祖章. 红壤性稻田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5): 466-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