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慧敏, 周杰强, 胡远艺, 田妍, 雷斌, 李建武, 魏中伟, 唐文帮.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的高产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60-171. |
[2] |
易晓璇, 刘玮琦, 曾盖, 罗丽华, 肖应辉.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早籼稻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72-80. |
[3] |
吴玉红, 李艳华, 王吕, 秦宇航, 李杉杉, 郝兴顺, 张庆路, 崔月贞, 肖飞. 陕南稻区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配施减量氮肥协同提升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6): 628-641. |
[4] |
杨晓龙, 王彪, 汪本福, 张枝盛, 张作林, 杨蓝天, 程建平, 李阳.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285-294. |
[5] |
姚姝, 赵春芳, 陈涛, 路凯, 周丽慧, 赵凌, 朱镇, 赵庆勇, 梁文化, 赫磊, 王才林, 张亚东. 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营养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特征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2): 178-188. |
[6] |
杨陶陶, 邹积祥, 伍龙梅, 包晓哲, 江瑜, 张楠, 张彬. 开放式增温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1): 66-77. |
[7] |
景文疆, 顾汉柱, 张小祥, 吴昊, 张伟杨, 顾骏飞,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张耗. 中籼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米质和根系特征对灌溉方式的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5): 505-519. |
[8] |
杨晨, 郑常, 袁珅, 徐乐, 彭少兵. 再生稻肥料管理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1): 65-76. |
[9] |
唐文帮, 李凡, 张桂莲, 邓化冰, 王峰, 明兴权.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19-528. |
[10] |
闫浩亮, 王松, 王雪艳, 党程成, 周梦, 郝蓉蓉, 田小海. 不同水稻品种在高温逼熟下的表现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617-628. |
[11] |
唐先干, 谢金水, 徐昌旭, 刘佳, 袁福生, 刘光荣, 李祖章. 红壤性稻田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早稻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5): 466-474. |
[12] |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41-154. |
[13] |
王志东, 陈宜波, 龚蓉, 周少川, 王重荣, 李宏, 黄道强, 周德贵, 赵雷, 潘阳阳, 杨义强, 李晓芳. 优质籼稻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1): 89-97. |
[14] |
文春燕, 熊运华, 姚晓云, 陈春莲, 胡标林, 黄永萍, 吴延寿. 氮肥施用对米粉专用稻产量、米质及加工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6): 574-585. |
[15] |
汪浩, 刘祥臣, 张强, 余贵龙, 张文地, 黄健, 朱安, 刘立军.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5): 425-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