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6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6-01-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实验技术
    研究简报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温敏核不育基因置于不同遗传背景下育性表现变异的遗传初探
    武小金, 尹华奇
    1996, 10(1): 1-6 . 
    摘要 ( )   PDF(383KB) ( )  
    采用低温敏核不育系90336S、中温敏核不育系90341S和安农S-1,高温敏核不育系90341S作材料,在自然变温条件下,观察F2代、回交一代的育性表现,发现90336S和90332S的不育起点温度差异由相互独立的两个显性基因(L1,L2)控制,L1,L2 有降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作用;安农S-1和90341S的不育起点温度差异是由单个不完全显性基因H造成的,H有提高不育起点温度的作用。
    不同光温反应型配组的籼粳交F1杂种优势的研究
    沈圣泉, 薛庆中
    1996, 10(1): 7-12 . 
    摘要 ( )   PDF(344KB) ( )  
    对早籼/早粳、早籼/中粳、早籼/晚粳、中籼/中粳和中籼/晚粳五种配组方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主穗长和主穗总粒数等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较强,F1性状平均基因型值预测认为,早籼/晚粳和中籼/晚粳杂种株高过高和抽穗偏迟,早籼/早粳配组生育期过短和穗小粒少,综合性状以中籼/中粳和早籼/中粳方式较为优良。F1性状间显性相关分析表明五种配组方式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和主穗总粒数五个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籼粳杂种表现的德大粒多同时伴有植株偏高、抽穗延迟和剑叶过披等倾向,但这种关联性在早籼/早粳或中籼/中粳配组中程度相对较低。
    水稻半矮秆基因sd1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石春海, 申宗坦
    1996, 10(1): 13-18 . 
    摘要 ( )   PDF(319KB) ( )  
    比较了从7份半矮秆品种/高秆品种的B7F2中分离的高矮秆近等基因系,sd1基因抑制了节间伸长,从基部到倒第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的38. 2%, 26. 0%, 48. 0%, 71. 1%和 92. 6%,缩短程度逐步减轻。sd1基因还可促进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收获指数的提高而使矮秆类型的产量潜力高于高秆类型,但sd1基因并不影响抽穗天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sd1基因的多效性以及秆高和穗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三种原产中国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外稃表面乳突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
    汤圣祥, 张文绪
    1996, 10(1): 19-22 . 
    摘要 ( )   PDF(383KB) ( )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 subsp. tuberculata Wu),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 sativa 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4PU-30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
    汤日圣, 梅传生, 吴光南
    1996, 10(1): 23-28 . 
    摘要 ( )   PDF(339KB) ( )  
    以汕优63连体和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4PU-30对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及叶片内蛋白质、核酸含量和相关酶活力的调控效应。4PU-30能显著地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保绿效果明显。叶片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表明,4PU-30控制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水解酶和核糖核酸酶比活上升,减缓蛋白质和核酸的降解,是其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主要生理基础之一。
    ABA对水分胁迫下水稻籽粒灌浆的调节
    梁建生, 曹显祖, 朱庆森
    1996, 10(1): 29-36 . 
    摘要 ( )   PDF(489KB) ( )  
    利用水平分根系统研究了水稻抽穗后水分胁迫条件下ABA对水稻品种汕优63叶片光合特性、糖代谢和籽粒灌浆过程的调节。当一半根系受干旱胁迫时,叶片的水势和相对含量变化很小,但叶片和籽粒内ABA的含量显著增加。整个根系受干旱胁迫时,叶片的水势和相对含水量随着胁迫的增加而显著地降低,ABA含量则显著增加。半干和全干处理的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氧化酶(Rubisco)的活性显著下降。叶片内蔗糖和淀粉的积累和代谢与叶片内ABA的含量和水分状况存在密切的关系,低浓度的ABA和高的叶水势与高的蔗糖积累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相一致,但当叶片ABA的浓度增加时,即使叶片的水势与对照相似,叶片的蔗糖和淀粉积累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则显著地下降,叶片的α-和β-淀粉酶活性似与ABA和水分状况关系不密切。ABA对籽粒灌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BA对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至少部分与其对催化水稻籽粒内蔗糖代谢和淀粉积累的关键酶蔗糖合成酶的抑制有关。另外,干旱处理对叶片光合速率和蔗糖与淀粉积累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干旱处理,说明干旱本身也对这些过程有直接的效应。根据这些结果,作者认为,当水稻遇到干旱胁迫时,ABA对其光合作用、糖代谢以及籽粒的发育过程都有极其显著的调节作用。还就ABA对这些生理过程调节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苯乙酸促进水稻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和直接成苗
    卓丽圣, 斯华敏, 程式华, 孙宗修
    1996, 10(1): 37-42 . 
    摘要 ( )   PDF(493KB) ( )  
    研究了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PAA)应用于水稻花药培养的效果。以 2,4-D 为对照,发现PAA不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但显著提高了愈伤组织分化率(p<0. 05),从而显著提高了植株再生率(p<0. 05)。其促进效果与品种、培养基无机盐成分有关,对籼稻品种效果较好。PAA还能有效地促进花药愈伤组织不经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而直接在诱导培养基上分化成苗。直接再生的绿苗大多具有旺盛的不定根,可直接移栽到土壤中去。当PAA浓度为10 mg/L 时,特青、02428和亚优2号的直接植株再生率分别达0. 56%, 1. 64%和2. 69%。提高PAA浓度可进一步提高直接植株再生率。利用基于PAA的一步成苗培养法已构建成了3个水稻杂种花培后代加倍单倍体(DH)群体。
    实验技术
    水稻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探索
    孙新立, 才宏伟, 王象坤
    1996, 10(1): 43-50 . 
    摘要 ( )   PDF(821KB) ( )  
    对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了探索,在同工酶的提取、电泳、染色等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建立了一套适合水稻的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分析了8种同工酶,18个位点。发现4个新的位点Amp-y,Amp-x,Mal-2, Mal-3。所分析位点绝大多数表现出较强的多态性。
    研究简报
    水稻苗期发根力的遗传研究
    郑家奎,袁祚廉,阴国大,何光华,杨正林,蒋开锋
    1996, 10(1): 51-53 . 
    摘要 ( )   PDF(124KB) ( )  
    用8个品种进行4×4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根数、根长、根宽和发根力差异。杂种优势较大,且组合间变异非常大。其主要受菲加性遗传控制。
    选育适合北方气候条件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技术探讨
    高勇, 杨振玉, 魏耀林, 赵迎春, 高日玲, 华泽田, 潘启民
    1996, 10(1): 54-56 . 
    摘要 ( )   PDF(124KB) ( )  
    分别在沈阳设置盆栽人工控制光长试验和连云港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农垦58S、培矮64S、衡农-1S和衡农-3S对光温的反应。参试的两用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表达对光长核温度的反应不同。一类为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另一类为高温下可育,低温下不育。北方的低温加大了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难度。提出了辽宁以北地区实用型两用不育系的选育策略核光温临界指标。
    水稻短根突变体的农艺性状研究(英文)
    洪德林 , 一井真比古
    1996, 10(1): 57-61 . 
    摘要 ( )   PDF(122KB) ( )  
    研究了短根突变体RM1、RM2及其原品种Ohchikara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用木村氏B溶液水培,从播种后14 d至成熟,突变体冠根的长度、鲜重和干重分别只有原品种的50%、50%和60%。从播后60 d至成熟,突变体的冠根数是原品种的1.2倍,在这之前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所有调查的地下部性状中,RM1和RM2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地上部的株高、分蘖数、地上部鲜重、干重及全株干重性状上,两个突变体与原品种之间、RM1和RM2之间无显著差异。突变体的全株鲜重为原品种的90%,这个差异是显著的。突变体的单株粒重只有原品种的60%,这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所致。在大田土培条件下,所有调查过的地上部性状值,突变体都显著地小于原品种,而RM1和RM2之间除穗长外,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