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军* ,李白,高荣村. 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检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tms12-1[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442-446. |
[2] |
兰艳荣, 王俊义, 王弋, 牟同敏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华201S的白叶枯病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2): 169-174 . |
[3] |
陈立云,雷东阳,唐文邦,肖应辉.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41-646 . |
[4] |
陈立云,肖应辉.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设想及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2): 103-107 . |
[5] |
伍箴勇,李春海,牟同敏. 两系杂交籼稻配合力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612-618 . |
[6] |
曾红权,刘宜柏,尹建华,邹国兴,彭志勤,杨平,黄永萍,陈春莲. 三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4): 372-378 . |
[7] |
赵海军, 吴殿星, 舒庆尧, 沈圣泉, 马传喜.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6): 515-521 . |
[8] |
贺浩华, 黄文新, 彭小松, 朱昌兰, 刘宜柏.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4): 297-302 . |
[9] |
陈雄辉, 万邦惠, 彭海峰, 陆燕鹏, 梁克勤, 赵静.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结实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4): 333-338 . |
[10] |
卢兴桂, 袁潜华, 姚克敏, 刘 梅. 我国主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的气候适应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2): 81-87 . |
[11] |
廖伏明, 袁隆平, 杨益善.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1): 1-6 . |
[12] |
李美茹 ,刘鸿先 ,王以柔 ,李 平 , 张 旭 ,林道宣 ,黄农荣 ,孔清霓 , 刘彦卓 . 籼型两用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过程中氧代谢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13(1): 36-40 . |
[13] |
陈雄辉,万邦惠,梁克勤,陆燕鹏. 株龄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1): 1-5 . |
[14] |
董凤高, 朱旭东, 熊振民, 程式华, 孙宗修, 闵绍楷. 以淡绿叶为标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J].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9(2): 65-70 . |
[15] |
张自国,曾汉来,杨 静,元生朝.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条件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英文)[J].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7(2): 123-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