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明亮, 曾细华, 沈雨民, 罗世友, 胡兰香, 熊文涛, 熊焕金, 吴小燕, 肖叶青. 籼粳亚种间育性位点分型及籼粳杂交稻育性位点模式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386-396. |
[2] |
吕宙, 易秉怀, 陈平平, 周文新, 唐文帮, 易镇邪.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小粒型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422-436. |
[3] |
梁楚炎, 巫明明, 黄凤明, 翟荣荣, 叶靖,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叶胜海. 基因编辑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1-12. |
[4] |
侯本福, 杨传铭, 张喜娟, 杨贤莉, 王立志, 王嘉宇, 李红宇, 姜树坤. 利用龙稻5号/中优早8号RIL群体定位粒形QTL[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13-24. |
[5] |
裴峰, 王广达, 高鹏, 冯志明, 胡珂鸣, 陈宗祥, 陈红旗, 崔傲, 左示敏. 敲除OsNramp5基因创制低镉优质粳稻新材料的应用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1): 16-28. |
[6] |
巫明明, 曾维, 翟荣荣, 叶靖,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叶胜海. 水稻耐盐分子机制与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551-561. |
[7] |
曾波, 龚俊义, 张芳. 我国优质杂交稻主要品种推广情况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5): 439-446. |
[8] |
董铮, 王雅美, 黎用朝, 熊海波, 薛灿辉, 潘孝武, 刘文强, 魏秀彩, 李小湘. 基于MAGIC群体的水稻镉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1): 35-42. |
[9] |
周少川, 柯苇, 缪若维, 李宏, 黄道强, 王重荣.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的创建与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29-534. |
[10] |
王才林, 张亚东, 陈涛, 朱镇, 赵庆勇, 姚姝, 赵凌, 赵春芳, 周丽慧, 魏晓东, 路凯, 梁文化. 姊妹系间杂交快速培育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新品种的育种效果[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5): 455-465. |
[11] |
王亚梁, 朱德峰,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王志刚, 张义凯. 籼粳杂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减氮增产的效应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5): 495-502. |
[12] |
康艺维, 陈玉宇, 张迎信. 水稻粒型基因克隆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6): 479-490. |
[13] |
徐善斌, 郑洪亮, 刘利锋, 卜庆云, 李秀峰, 邹德堂. 利用CRISPR/Cas9技术高效创制长粒香型水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5): 406-412. |
[14] |
王小秋, 杜海波, 陈夕军, 李明友, 王嘉楠, 许志文, 冯志明, 陈宗祥, 左示敏. 江苏近年育成粳稻新品种/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穗颈瘟抗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5): 413-424. |
[15] |
王亚梁, 朱德峰, 向镜, 陈惠哲, 张玉屏, 徐一成, 张义凯. 杂交稻低播量精量播种育秧及机插取秧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32-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