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0年, 第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3-17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实验技术
    研究简报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抗性遗传研究:II.水稻品种对五个菌系的抗性遗传分析
    章 琦,施爱农,王春莲,阙更生
    1990, 4(1): 1-8 . 
    摘要 ( )   PDF(389KB) ( )  
    研究了5个水稻品种邳早l5、蚌珠芒、南粳l5、中百4号和青华矮6号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等位关系。这5个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lO33杂交,对各组合的F1、F2和B1F1群体的抗性测试表明:邳早l5和蚌珠芒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南粳l5和中百4号均由两对连锁的显性基因控制,交换值为30%。等位性测定表明,邳早15和蚌珠芒的一对显性基因与Xa-3等位,南粳l5和中百4号也均有一对显性基因与Xa-3等位;青华矮6号的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与Xa-3是等位的。
    水稻品种T984和Pecos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熊振民,闵绍楷,程式华,曹立勇
    1990, 4(1): 9-14 . 
    摘要 ( )   PDF(415KB) ( )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 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型测验种测交F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6.4%和77.9%, 属偏粳型的广亲和性品种。T984对籼、粳型测验种杂交F1和Pecos对籼型测验种杂交F1在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株高等性状上存在着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Pecos对粳型测验种杂交F1除了株高和穗长外,其余性状投有超亲或表现负向优势。
    籼稻体细胞无性系雄性不育变异及其表现(英文)
    凌定厚,粱承邺,马镇荣,陈梅芳,何炳森
    1990, 4(1): 15-21 . 
    摘要 ( )   PDF(1203KB) ( )  
    通过组织培养,于1984一1988年间,在9个品种(14次)中离体筛选到雄性不育突变件48个,其中发生在R1代的20个,R2代的28个。根据花粉败育之特点,可将这些突变体分为无花粉型及花粉败育型。发现起源于IR54的一体细胞无性系“54257”,在其R2代分离出雄性不育突变体,继之对它以各种品种进行测交,其杂种一代有的组合表现育性恢复,有的组合仍保持雄性不育。由此确证它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该雄性不育突变体,就其恢保关系考察,初步认为其细胞质性质与野败型(WA型)类似。这是由体细胞无性变异产生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的首例报道。
    不同籼稻品种整株幼苗根系K+吸收和H+释放的关系:一种筛选高效K+吸收水稻品种的方法
    谢少平,倪晋山
    1990, 4(1): 22-26 . 
    摘要 ( )   PDF(242KB) ( )  
    在0.2 mmol/L CaS04溶液中培养的不同籼稻品种低盐幼苗根系在1.0 mmol/L KCl和0.5 mmol/L K2SO4介质中的K+吸收和H+释放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的直线相关性。线性相关的斜率因测定方法而有所变化,但相关性意义不变。水稻在KCl介质的K吸收速率比在K2SO4介质中的大, 但前者对应的H+释放速率却比后者的小,且K吸收速率间没有对应的显著性相关意义。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可以用直接测定吸收介质的酸化程度作为一种简捷的筛选高效K+吸收水稻品种的方法,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吸收介质。
    几种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幼苗抗冷特性的比较
    李 平,王以柔,刘鸿先
    1990, 4(1): 27-32 . 
    摘要 ( )   PDF(272KB) ( )  
    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种的需要,我们研究了低温对五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影响。从低温对幼苗根系电解质泄漏,黄化幼苗转绿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来看:根系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合成能力的降低与幼苗存活率具有一致性,其抗冷顺序为粳稻型的秀优57>籼稻型的青优早>汕优63、汕优64和威优64。杂交水稻Fl的抗冷性与母本近似.与父本关系不大。保持系的抗冷性相似于不育系。本文对该结果在杂交水稻抗冷性选育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中国“疣粒野稻” 拉丁学名和中名的订正
    吴万春,卢永根,王国昌
    1990, 4(1): 33-37 . 
    摘要 ( )   PDF(1175KB) ( )  
    中国“疣粒野稻” 的小穗近等长于颗粒野稻, 而短于疣粒野稻。内外稃(谷壳)表面电镜扫描形态是:中国“疣粒野稻” 的山形瘤状突起分布较密,与颗粒野稻近似,但疣粒野稻则分布较疏。中国“疣粒野稻“的钩毛多为弯锥形;钩毛周围的硅质突起为乳头状,顶端圆而光滑。疣粒野稻和颗粒野稻的钩毛为雀嘴形;钩毛周围的硅质突起为火山顶状,顶端具星状冠。以上述形态为主要依据,中国“疣粒野稻” 与颗粒野稻和疣粒野稻均有明显区别;在地理分布方面也与上二亚种不同。所以,现将中国“疣粒野稻”另立一新亚种,为瘤粒野稻 Oryza meyeriana (Zoll. et Mor.) Bail1.subsp.tubeculata W. C.Wu et Y. G.Lu.G.C.Wang。
    实验技术
    多组分农药分析方法研究:II.稻米中18种有机磷、有机氮类农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粱天锡,楼小华,张 乔,李伟格,赵兰芝
    1990, 4(1): 38-42 . 
    摘要 ( )   PDF(319KB) ( )  
    对稻米中l8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13种、有机氮类5种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上述18个组分可在一根OV-l0l石英熔融毛细柱上获得较好的分离,相对保留值变异系数平均为0.468%;两个单位采用同种方法分析,添加回收率平均分别为93.56±8.94%和9l.88±7.62%,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及线性关系等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研究简报
    不同光诱导条件下HPGMR中SOD的比较研究
    梅启明,朱英国
    1990, 4(1): 43-45 . 
    摘要 ( )   PDF(52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