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正权, 潘月云, 施扬, 黄海祥. 基于基因芯片的嘉禾系列长粒优质食味粳稻综合评价与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397-408. |
[2] |
胡丽, 杨范敏, 陈薇兰, 袁华. 水稻SPL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3): 223-232. |
[3] |
王军, 周晶, 陶亚军, 李文奇, 朱建平, 范方军, 王芳权, 许扬, 陈智慧, 蒋彦婕, 李霞, 杨杰. 基于HRM技术开发水稻糊化温度基因ALK功能标记[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106-110. |
[4] |
童琪, 王春燕, 阙亚伟, 肖宇, 王政逸. 稻瘟病菌热激蛋白(HSP)40编码基因MoMHF6的鉴定及功能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6): 563-576. |
[5] |
兰金松, 庄慧. 水稻株型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5): 449-458. |
[6] |
韩聪, 何禹畅, 吴丽娟, 郏丽丽, 王磊, 鄂志国. 水稻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蛋白家族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4): 436-448. |
[7] |
姚姝, 张亚东, 路凯, 王才林. 水稻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227-236. |
[8] |
梁程, 向珣朝, 张欧玲, 游慧, 许亮, 陈永军. 两份新株型水稻品系的农艺性状与遗传特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2): 171-180. |
[9] |
吴先美, 李三峰, 胡萍, 何瑞, 焦然, 毛一剑, 鲁草林, 胡娟, 林晗, 吴荣梁, 朱旭东, 饶玉春, 王跃星. 水稻分蘖调控基因HTD3的克隆与功能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35-542. |
[10] |
龚柯, 薛炮, 温小霞, 廖飞飞, 孙滨, 彭泽群, 程式华, 曹立勇, 张迎信, 吴玮勋, 孙廉平, 占小登. 水稻特大粒种质BG1和优质恢复系华占的粒形基因研究及相关功能标记开发[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43-553. |
[11] |
胡时开, 胡培松. 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4): 311-325. |
[12] |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41-154. |
[13] |
杨宇尘, 夏原野, 闫志强, 汪磊, 闫秉春, 王镜博, 王祎玮, 栾金华, 徐海. 抽穗开花期喷施茉莉酸甲酯对不同生态区粳稻花时和株型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1): 69-77. |
[14] |
叶春, 李艳大, 曹中盛, 黄俊宝, 孙滨峰, 舒时富, 吴罗发. 不同育秧盘对机插双季稻株型与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5): 435-442. |
[15] |
王广达, 高鹏, 杨文艳, 崔傲, 赵剑华, 冯志明, 曹文磊, 陈宗祥, 左示敏. 金粳818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16-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