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忠奇, 张海清, 贺记外, 桂金鑫. 成熟期水稻种子脱水速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50-159. |
[2] |
马静静, 潘妍妍, 杨孙玉悦, 王嘉琦, 蒋冬花. 硫藤黄链霉菌St-7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623-638. |
[3] |
刘进, 崔迪, 余丽琴, 张立娜, 周慧颖, 马小定, 胡佳晓, 韩冰, 韩龙植, 黎毛毛. 水稻苗期耐热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259-268. |
[4] |
吴婷, 李霞, 黄得润, 黄凤林, 肖宇龙, 胡标林.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6): 499-511. |
[5] |
李丽, 莫旭艳, 李甜甜, 张丽媛, 董汉松. 白叶枯病菌效应子XopN在拥有OsSWEET11同源基因的水稻品种上发挥毒性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68-382. |
[6] |
陈铭学, 杨欢, 曹赵云, 马有宁, 曹珍珍, 程方民. 基于多反应监测质谱技术的水稻叶片蛋白绝对定量方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3): 278-286. |
[7] |
李可, 禹晴, 徐云姬, 杨建昌. 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104-114. |
[8] |
曹志斌, 李瑶, 曾博虹, 毛凌华, 蔡耀辉, 吴晓峰, 袁林峰. 非洲栽培稻垩白粒率耐热性QTL的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135-142. |
[9] |
朱安东, 孙志超, 朱玉君, 张荟, 牛小军, 樊叶杨, 张振华, 庄杰云.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定位水稻粒重粒形QTL[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 144-151. |
[10] |
林添资, 孙立亭, 龚红兵, 王益华, 刘玲珑, 赵志刚, 江玲, 万建民. 一个水稻低温移栽白条纹突变体wltt的鉴定和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1): 1-11. |
[11] |
罗亢, 曾勇军, 胡启星, 陈乐, 易艳红, 睢峰, 黎星. 不同时期弱光胁迫对晚稻不同耐弱光品种源库特征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6): 581-590. |
[12] |
赵华, 王复标, 韩展誉, SHAMSU-ADOzakari, 李兆伟, 潘刚, 程方民. 水稻剑叶衰老过程中内源IAA的轭合态变化及其氮素调控效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6): 591-600. |
[13] |
陈平, 吴立文, 王忠伟, 张宇, 郭龙彪.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合成途径和水稻叶片早衰[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5): 447-456. |
[14] |
秦俭, 杨志远, 孙永健, 徐徽, 吕腾飞, 代邹, 郑家奎, 蒋开锋, 马均. 氮素穗肥运筹对两个杂交中籼稻叶片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4): 391-399. |
[15] |
张桂莲, 廖斌, 唐文帮, 陈立云, 肖应辉. 稻米垩白性状对高温耐性的QTL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 257-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