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4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4-10-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水稻中413的广亲恢性及其系列组合
    罗利军,应存山,闵绍楷,余新桥,梅捍卫,王一平,郭龙彪,钟代彬
    1994, 8(4): 193-199 . 
    摘要 ( )   PDF(394KB) ( )  
    中413是从50465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广亲和恢复系。与籼型测验种IR36,南京11测交,F1结实率分别为75.5%和80.0%;与粳型测验种秋光,Balilla测交,结实率分别为71.4%和53.2%。对野败,矮败,Dissi,马尾粘等胞质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以中413为广亲恢系而配制的系列组合均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种植均比对照汕优63和汕优10号增产或极显著增产。作单季种植,亩产可达700 kg以上;作双晚栽培,亩产可达600 kg左右。表现为秧苗素质号,生长势旺,耐肥抗倒,穗大,叶面积系数大,物质生产力高,穗多,库源关系协调。中413系列组合不仅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而且较好地克服了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种F1结实率偏低,籽粒不饱满,植株偏高和生育期偏长等障碍。
    水稻短根的遗传分析
    洪德林, 一井真比古
    1994, 8(4): 200-204 . 
    摘要 ( )   PDF(121KB) ( )  
    用水稻短根突变化RM1、RM2与原品种Ohchikara杂交配成两个组合的P1、 P2、 F1、 F2、 B11、B'11、B12、 B'12 以及F3世代,调查冠根长度,研究短根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RM1和RM2的短根性状均受单个位点稳性核基因(srt1srt1),并且RM1和RM2的短根基因是等位的。讨论了srt1基因在杂交稻和中子纯度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中国普通野生生稻的原始型及其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的初探
    王象坤, 才宏伟,孙传清,王振山,庞汉华
    1994, 8(4): 205-210 . 
    摘要 ( )   PDF(394KB) ( )  
    选用国内7省(自治区)571份,国外27份普通野生稻编号根据10个形态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同工酶分析与野生稻原产地生态考察将中国普通野生稻划分为多年生和一年生两群共7个类型。提出中国存在一年生普通野生稻及原始型普通野生稻问题,并根据同工酶4个基困位点分析对另中国普却生稻是否存在籼粳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广亲和性的研究
    朱旭东,王建林,熊振民,严学强
    1994, 8(4): 211-216 . 
    摘要 ( )   PDF(176KB) ( )  
    从1986年始对水稻广亲和性的资源筛选,亲和谱,遗传和利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籼粳杂种后代材料及美国稻品种中存在较丰富的广亲和品种,如T984,嘉40,Pecos和L201等均表现有良好的亲和性。2)各广亲和品种亲和谱存在明显的差异。T984,中国91,热研1号和嘉40的亲和谱较宽;而Dourada Percos和中作180的亲和谱较窄,即所谓的特写亲和性品种。3)广亲和品种的亲和性遗传亦有不同的表现。热研1号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76-27bB作为籼粳测验种)受一对Sn5基因控制,其位于第6染色体山,与色素原基因C的交换值为4.71%;Pecos和L201的广亲和性(以南京11和秋光为测验种)除受色素原基因C连锁的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T984的广亲和性(以辐8-1和秋光为测验种)与色素原基因C相互独立。此外,广亲和品种/粳型测验种的F2植株的亲和性强弱与相应的F3株系的平均结实率高低存在一定的关系。
    RCSODS在推广水稻新品种上的应用
    金之庆,高亮之,黄 耀,陈 华
    1994, 8(4): 217-222 . 
    摘要 ( )   PDF(446KB) ( )  
    对作者等研究的RCSODS的八个子系统之一即“品种气候适应性分析和地区性决策”作了详细的介绍,阐明其构思方法,研制原理和程序设计,还讨论了它在水稻新品种推广上的应用。
    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挥发生性次生物质的提取、组分鉴定与生测
    胡国文, 梁天锡,刘光杰,楼小华,马巨法,吴园生,唐 健
    1994, 8(4): 223-230 . 
    摘要 ( )   PDF(483KB) ( )  
    采用水蒸汽蒸馏-乙醚同时萃取装置对抗白背飞虱品种Rathu Heenati(RHT),IR64,Nabeshi和感虫对照品种TN1稻株进行挥发性次生物质提取,浓缩所得精油,经“气谱-质谱”(GC-MS)联机机检测出64个有机的化学组分,其中366主要分子结构为:9种醇,9种醛,7种酮,4种酯,3种烷烃,2种酸,烯和杂环人经合物各1种。2-已烯醛,β-紫罗兰酮,叶醇(反式),叶绿醇,3,5,5-三甲-3-环已烯-1-酮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高。将蒸馏提取物回喷在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对抗虫和感虫稻株蒸馏提取物的趋性没有显著差异。嗅觉仪测定飞虱的趋性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苯甲醇和己烯醛比对照丙酮更易吸引白背飞虱。在回喷TN1蒸馏提取物、丙酮溶液和未处理的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分泌的蜜露量明显较Nabeshi和IR64蒸馏提取物处理过的TN1稻株上分泌的高。白背飞虱从掺有蒸馏提取物和挥发物单体的营养液中吸食的量均比从单纯营养液中的少;抗虫品种RHT蒸馏提取物对白背飞虱拒食作用最强,β-紫罗兰酮和己烯醛次之。
    水稻叶色与病虫发生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吴良欢,祝增荣
    1994, 8(4): 231-235 . 
    摘要 ( )   PDF(575KB) ( )  
    在盆载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产生的不同叶色水稻群体与稻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的关系及其机制,深绿色叶片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发生程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一地浅绿色叶片水稻。其原因为叶色深后,叶片低分子态氮含量增另,净光合率提高,碳氮比值降低,为病早生存繁提供了较为适宜的营养条件,稻株分蘖数猛增,形成庞大而郁闭的群体的结构,为病虫滋生创造了合适了的环境条性。根据叶深浅追施氮肥,既可满足水稻高产氮素需求,又可抑制病虫发生。
    研究简报
    水稻远缘杂种F2一个不分离株系的小孢子发育过程
    赵世绪, 凌祖铭,杜 中
    1994, 8(4): 236-238 . 
    摘要 ( )   PDF(214KB) ( )  
    用表面活性剂提高稻苗叶片对6-BA的吸收和利用研究
    何国振, 潘瑞炽
    1994, 8(4): 239-242 . 
    摘要 ( )   PDF(145KB) ( )  
    低钾胁迫对耐低钾基因型杂交水稻呼吸代谢的影响
    沈伟其, 陈建荣
    1994, 8(4): 243-246 . 
    摘要 ( )   PDF(163KB) ( )  
    分蘖筛选技术在稻工程苗抗褐飞虱特性评价中的应用
    傅 强, 陈 伟, 张志涛
    1994, 8(4): 247-249 . 
    摘要 ( )   PDF(119KB) ( )  
    拮抗细菌的分泌物拮抗素JK-91-b对水稻纹枯病菌抗生活性试验
    陈志谊, 高先亭,陈毓苓,殷尚智
    1994, 8(4): 250-252 . 
    摘要 ( )   PDF(11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