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0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10-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实验技术
    研究快报
    研究简报
    综述与专论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水稻叶挺长发育动态的QTL分析
    何慈信,朱 军,严菊强,Mebrouk Benmoussa,吴 平
    2000, 14(4): 193-198 . 
    摘要 ( )   PDF(189KB) ( )  
    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籼型品种IR64和粳型品种Azucena为亲本的DH群体,对不同时期的叶挺伸长动态进行了QTL定位。检测到各时期影响叶挺长的非条件QTLs。随着叶挺的伸长,解释叶挺表型变异的所有非条件QTLs贡献率逐渐增加,到测定末期QTL的贡献率达到90.0%。条件QTL分析表明,Hls 1-2、Hls 3-3、Hls 2和Hls 4等位点的基因表达,在8月18日至9月7日和9月7日至9月17日两个时段较为活跃,与DH群体的拔节盛期和抽穗盛期相吻合。
    粳稻杂种后代稻米垩白率的配合力分析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
    2000, 14(4): 199-202 . 
    摘要 ( )   PDF(166KB) ( )  
    选用稻米垩白率不同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对杂种F1及F2的稻米垩白率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在F1及F2代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GCA MS/SCA MS值在F1代和F2代均极显著,而且F2代又比F1 代大,因此,稻米垩白率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并且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1代和F2代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并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而非加性变异变小。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F1和F2代的表现极为一致,F1和F2代间的秩次相关极显著。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世代两者间的相关均极显著。因此,根据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可以估计其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高低。但稻米垩白率较低的亲本间两者的表现并不一致。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对协优杂交稻及其亲本进行区别与鉴定
    李 莉,杨剑波,汪秀峰,向太和,吴家道
    2000, 14(4): 203-207 . 
    摘要 ( )   PDF(197KB) ( )  
    选用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和40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对我国主栽的协优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有364个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扩增出肉眼可见的DNA条带,其中28个显示扩增的多态性,这中间9个引物产生的13条多态性条带具有清晰、易分辨的特点,可以在供试的水稻组合与亲本之间,以及杂交组合之间进行区别和鉴定。微卫星分析指出,40对荧光标记引物中,13对引物产生的31条标记带,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显示稳定的多态性,且杂种表现为双亲的互补型。与RAPD相比,微卫星分析具有多态性强、精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水稻根系泌氧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的影响
    章永松,林咸永,罗安程
    2000, 14(4): 208-212 . 
    摘要 ( )   PDF(206KB) ( )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根系泌氧作用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以及水稻吸磷的影响。淹水极显著地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磷的解吸。而模拟的水稻泌氧作用则可明显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根际土壤的磷解吸和离子交换树脂对磷的吸收量。因此,水稻根系的泌氧作用应该是水稻在淹水明显降低土壤磷有效性情况下能正常从土壤获取磷的重要机制之一。淹水导致土壤磷有效性降低与淹水引起土壤磷组分转化有关。淹水2周,经富磷预处理而增加的Al-P组分,几乎全被转化为Fe-P。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黄敬峰,王秀珍,王人潮
    2000, 14(4): 213-218 . 
    摘要 ( )   PDF(240KB) ( )  
    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浙江省的水稻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它能定量、直观地表达水稻产量空间变化。1987年与1977年相比,浙江省有87%的县市增产;而1997年与1987年相比,有76%的县市减产,而且减产幅度大。1977~1987年水稻总产增加以单产为主要驱动力,而1987~1997水稻总产减少以面积为主要驱动力。近十年来水稻总产呈下降趋势,未来浙江省水稻面积将进一步减少,总产也随之减少。浙江省水稻单产和趋势产量呈上升趋势,气象产量的年际变化呈剧烈波动特征,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呈抛物线型。在单产的年际变化中,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对水稻、 早稻及早中稻、 晚稻及迟中稻的影响不足30%,气象条件的影响70%以上,即在水稻单产的年际变化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比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都要大。
    水稻水作与旱作对抽穗后剑叶光合特性、衰老及根系活性的影响
    蔡永萍,杨其光,黄义德
    2000, 14(4): 219-224 . 
    摘要 ( )   PDF(157KB) ( )  
    对水稻水作与旱作栽培模式下水稻衰老和后期一些生理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分的影响,水稻旱作不同程度加速了水稻生理机能的衰退,使籽粒干物质积累受阻,粒重下降而减产。水稻水作不仅改善了水稻剑叶光合因子,提高了光合效率,而且剑叶呼吸速率下降缓慢,相对电导率上升缓慢,SOD酶活性较高,MDA含量低,表明剑叶后期衰老进程慢,促进籽粒增重,产量高。此外,旱作水稻生育末期根系干物质积累、活力高及代谢旺盛的优势对籽粒增重也是一种负向影响;而水稻水作开花-灌浆期根系活力高,生育末期根系生理活性迅速衰退,保证了籽粒的充实
    早籼稻垩白形成中胚乳淀粉粒发育的电镜观察
    沈 波
    2000, 14(4): 225-228 . 
    摘要 ( )   PDF(247KB) ( )  
    对不同垩白度早籼品种中优早3号(少垩白)和泸红早1号(多垩白)的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胚乳淀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胚乳腹部淀粉粒形成的发育过程明显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在灌浆初始,高温促使淀粉粒发育进程提前,淀粉粒形状呈圆球形,边缘光滑,从而造成成熟时淀粉粒间的空隙明显,结构疏松,垩白率高。这在少垩白品种中优早3号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饲料用稻谷和糙米的营养特性
    贺建华,徐庆国,黄美华,金 宏,曾淑元
    2000, 14(4): 229-232 . 
    摘要 ( )   PDF(119KB) ( )  
    对18个饲料用水稻样品的稻谷和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有效能值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稻谷和糙米含蛋白质分别为(8.85±1.23)%, (10.35±1.33)%,含总能分别为(15.83±0.28) MJ/kg, (15.95±0.20) MJ/kg, 含消化能10.28 MJ/kg 和 13.48 MJ/kg。稻谷的养分消化率明显低于糙米的相应值。主要是由于稻谷含粗纤维8.94%,而糙米的相应值为1.19%。稻谷和糙米分别含赖氨酸0.29%和0.44%,蛋氨酸0.10%和0.18%,苏氨酸0.26%和0.30%。用作猪饲料时,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异亮氨酸是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日本水稻种子细菌多样性研究
    谢关林
    2000, 14(4): 233-236 . 
    摘要 ( )   PDF(98KB) ( )  
    1997~1999年,分别从中国长江三角洲稻区的276份和日本稻区30份水稻种子样本中分离出3 200余个及303个非致病菌株。经细菌学、菌落形态及致病性测定后,对386个格兰氏阴性菌及30个阳性菌进行Biolog鉴定,并用3个水稻病原菌进行了拮抗性筛选。从中国的水稻种子中测得假单胞杆菌属的10个种及5个非假单胞杆菌属中的14个种;从日本的水稻种子中测得假单胞杆菌属的6个种及5个非假单胞杆菌属中的10个种。这5个非假单胞菌属中的14个种尚未有从中国稻谷上分离出来的记录。从中国的14个细菌种及日本的10个细菌种中测得拮抗菌,其中占拮抗细菌种总数64%的种来自假单胞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实验技术
    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
    魏兴华 ,汤圣祥 ,余汉勇 ,江云珠 ,裘宗恩
    2000, 14(4): 237-240 . 
    摘要 ( )   PDF(189KB) ( )  
    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中的16 791份中国粳稻地方种为材料,根据完全随机、变种类型(丁颖分类法)下随机和系统聚类3种取样方法和4种核心样品规模(12.5%、10%、7.5%和5%)设计12个核心样品,以8个编目性状的平均数变幅、方差和变异系数加以评价。结果表明:(1)变种类型下系统聚类取样方法是构建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适宜方法;(2)样品规模5%的核心样品可以有效地代表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的总体样品。
    研究快报
    稻蓟马危害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2号研究初报
    唐 健,杨保军,蒋跃南,叶恭银,舒庆尧
    2000, 14(4): 241-198 . 
    摘要 ( )   PDF(108KB) ( )  
    用卷叶率、为害级别和严重度3个指标评价了克螟稻2号及其亲本秀水11对稻蓟马的抗感性。结果表明,克螟稻2号较秀水11在3种指标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克螟稻2号较感虫;两品种上单位叶面积成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卵量和若虫数量的差异显著;说明高密度的稻蓟马若虫将对克螟稻2号为害更严重。
    研究简报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曾千春 ,周开达 ,朱 祯 ,罗 琼
    2000, 14(4): 243-246 . 
    摘要 ( )   PDF(124KB) ( )  
    分析了1996~1998年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应用中主要品种的胞质类型及播种情况。现阶段,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50%以上。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仍以野败胞质为主,其次为冈·D型和印尼水田谷型,后者的面积比重在逐年增加。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新突破,10余个组合通过了省级审定,培矮64S的广泛应用展示了两系杂交稻超三系杂交稻的诱人前景。我国业已育成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个别组合在部分百亩(6.67 hm2)连片示范点已经达到了日产稻谷100 kg/hm2的超级稻指标。
    光照长度对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影响的研究
    周天理 ,郑秀萍 ,陈 丹 ,滕振勇 , 苏荣理
    2000, 14(4): 247-248 . 
    摘要 ( )   PDF(106KB) ( )  
    以珍汕97A、V20A、龙特浦A、博A为材料,通过暗室人工遮光处理,研究了它们的育性对光照长度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珍汕97A、V20A、博A在不同光照长度条件下,育性反应不同,龙特浦A的育性有明显反应,而且随着光照长度的增加,不育性愈好,呈幂函数关系。珍汕97A、V20A和博A没有明显的变化。
    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
    徐富贤,熊 洪
    2000, 14(4): 249-252 . 
    摘要 ( )   PDF(131KB) ( )  
    以33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粒叶比与再生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粒叶比的调节下,品种间再生力的强弱可以相互转化;其原因在于,母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粒叶比与母茎鞘干物重则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头季稻粒叶比小,单位颖花绿叶面积占有量大,可减少母茎鞘中先期贮藏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入量,使头季稻收割时母茎鞘有较多剩余光合产物,为再生芽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杂交中稻组合间着粒数与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组合间着粒数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将头季稻品种着粒数作为判别再生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粒粒饱对水稻灌浆期间衰老的延缓作用
    王 熹,陶龙兴,黄效林,俞美玉
    2000, 14(4): 253-255 . 
    摘要 ( )   PDF(177KB) ( )  
    于水稻初穗期施用二元植物生长物质粒粒饱,就其延缓水稻灌浆成熟期衰老进程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粒粒饱对稻株灌浆成熟期延缓衰老作用明显,对易发生早衰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效应尤其显著。在黄熟期观察,功能叶片的SOD活性比对照高1.9倍,MDA含量比对照低30%,根系伤流量比对照高约1倍。粒粒饱延缓稻株衰老的效应似可分成对产量形成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类,直接效应是提高籽粒呼吸强度,间接效应是延缓功能叶片 SOD 活性和根系伤流液的下降。
    综述与专论
    水稻分子发育研究的若干进展
    华志明
    2000, 14(4): 256-260 . 
    摘要 ( )   PDF(190KB) ( )  
    水稻是基因组最小的禾谷类作物,也是植物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较理想的模式植物。水稻分子发育的研究正成为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热点课题,从水稻花和花器官的发育、胚胎发生和营养器官——茎发育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近期研究的有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