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展, 张运波. 水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335-349. |
[2] |
景秀, 周苗, 王晶, 王岩, 王旺, 王开, 郭保卫, 胡雅杰, 邢志鹏, 许轲, 张洪程. 穗分化末期-灌浆初期干旱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33-47. |
[3] |
朱旺, 张翔, 耿孝宇, 张哲, 陈英龙, 韦还和, 戴其根, 许轲, 朱广龙, 周桂生, 孟天瑶. 盐-旱复合胁迫下水稻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6): 617-627. |
[4] |
邹宇傲, 吴启侠, 周乾顺, 朱建强, 晏军. 孕穗期杂交中稻对淹涝胁迫的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6): 642-656. |
[5] |
董立强, 杨铁鑫, 李睿, 商文奇, 马亮, 李跃东, 隋国民. 株行距配置对超高产田水稻产量及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4): 392-404. |
[6] |
曹跃炫, 严绘景, 王克剑, 刘朝雷. 苗期快速分选水稻人工无融合生殖克隆种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656-662. |
[7] |
肖德顺,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根系微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4): 399-409. |
[8] |
陈云, 刘昆, 李婷婷, 李思宇, 李国明, 张伟杨, 张耗, 顾骏飞, 刘立军, 杨建昌.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系、产量和土壤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269-277. |
[9] |
褚光, 徐冉, 陈松, 徐春梅, 刘元辉, 章秀福, 王丹英. 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根-冠生长特性、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86-594. |
[10] |
李婷婷, 冯钰枫, 朱安, 黄健, 汪浩, 李思宇, 刘昆, 彭如梦, 张宏路, 刘立军. 主要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4): 293-302. |
[11] |
陈晨, 龚海青, 金梦灿, 郜红建. 不同供氮形态下水稻苗期磷吸收累积与根系形态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 167-175. |
[12] |
冯活仪, 江浩林, 王孟, 唐湘如, 段美洋, 潘圣刚, 田华, 王树丽, 莫钊文. 不同香稻品种苗期耐高温的形态生理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1): 68-74. |
[13] |
秦俭, 杨志远, 孙永健, 徐徽, 吕腾飞, 代邹, 郑家奎, 蒋开锋, 马均. 氮素穗肥运筹对两个杂交中籼稻叶片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4): 391-399. |
[14] |
钟海英, 张珏锋, 李芳, 陈建明.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2): 195-206. |
[15] |
胡香玉, 郭九信, 田广丽, 高丽敏, 沈其荣, 郭世伟. 不同供氮模式对水稻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1): 7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