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军, 周晶, 陶亚军, 李文奇, 朱建平, 范方军, 王芳权, 许扬, 陈智慧, 蒋彦婕, 李霞, 杨杰. 基于HRM技术开发水稻糊化温度基因ALK功能标记[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1): 106-110. |
[2] |
段敏, 谢留杰, 高秀莹, 唐海娟, 黄善军, 潘晓飚.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广亲和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233-243. |
[3] |
曹跃炫, 严绘景, 王克剑, 刘朝雷. 苗期快速分选水稻人工无融合生殖克隆种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656-662. |
[4] |
何佳春, 何雨婷, 万品俊, 魏琪, 赖凤香, 陈祥盛, 傅强. 温度对褐飞虱天敌黄腿双距螯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3): 318-326. |
[5] |
陈专专, 杨勇, 冯琳皓, 孙晔, 张昌泉, 范晓磊, 李钱峰, 刘巧泉. Wx与ALK主要等位基因不同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3): 228-236. |
[6] |
潘磊, 王利华, 朱凤, 韩阳春, 王培, 方继朝. 褐飞虱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特性和功能[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1): 37-45. |
[7] |
陈专专, 李先锋, 仲敏, 葛家奇, 范晓磊, 张昌泉, 刘巧泉. 籼稻背景下抑制不同ALK等位基因表达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6): 513-522. |
[8] |
成臣, 曾勇军, 程慧煌, 谭雪明, 商庆银, 曾研华, 石庆华. 齐穗至乳熟期不同温度对水稻南粳9108籽粒激素含量、淀粉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1): 57-67. |
[9] |
阮长春, 郭若天, 胡晓暄, 杜文梅, 臧连生, 张俊杰. 温度对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和寄生潜能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4): 398-404. |
[10] |
朱欢欢, 陈洋, 万品俊, 王渭霞, 赖凤香, 傅强. 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6): 643-651. |
[11] |
周宁, 景立权, 王云霞, 朱建国, 杨连新, 王余龙. 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动态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5): 524-532. |
[12] |
单丹, 王利华, 张月亮, 韩阳春, 牛洪涛, 潘磊, 方继朝. 褐飞虱热激蛋白70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差异表达特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5): 533-541. |
[13] |
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张玉华. 温度对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5): 559-566. |
[14] |
高厚玉1,景立权2,陈龙1,居静1,王云霞1,*,朱建国3,杨连新2,王余龙2. 自由空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4): 371-379. |
[15] |
高继平, 隋阳辉, 张文忠, 姚晨, 高明超. 水稻灌浆期冠层温度对植株生理性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5): 5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