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玥, 梁铖玮, 赵辰妃, 孙健, 马殿荣. 直播稻田杂草稻灾害发生及生态型的演变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447-455. |
[2] |
马静静, 潘妍妍, 杨孙玉悦, 王嘉琦, 蒋冬花. 硫藤黄链霉菌St-7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623-638. |
[3] |
董俊杰, 曾宇翔, 季芝娟, 梁燕, 杨长登. 273份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与连锁不平衡 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30-140. |
[4] |
李丽, 莫旭艳, 李甜甜, 张丽媛, 董汉松. 白叶枯病菌效应子XopN在拥有OsSWEET11同源基因的水稻品种上发挥毒性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68-382. |
[5] |
朱名海, 彭丹丹, 舒灿伟, 周而勋. 海南南繁区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分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 176-185. |
[6] |
朱名海, 皮磊, 舒灿伟, 周而勋. 南繁区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 320-326. |
[7] |
袁筱萍, 王彩红, 邓宏中, 徐群, 冯跃, 余汉勇, 王一平, 魏兴华. 亚洲栽培稻遗传变异分析最少SSR引物数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6): 578-586. |
[8] |
王玲, 左示敏, 张亚芳, 陈宗祥, 潘学彪, 黄世文. 四川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3): 327-334. |
[9] |
刘承晨, 赵富伟, 吴晓霞, 张昌泉, 朱孔志, 薛达元, 武建勇, 黄绍文, 徐小颖, 金银根, 刘巧泉. 云南哈尼梯田当前栽培水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 28-34. |
[10] |
朱引引,刘永庭,李士河,宋从凤*. 水稻白叶枯菌OS198中talR26.5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343-350. |
[11] |
牛付安1,2 ,陈兰1 ,张红1 ,袁勤2 ,程灿2 ,周继华2 ,洪德林1,*. 粳稻穗角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4): 373-380. |
[12] |
张帆,周永力* . 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与水稻抗病基因识别的分子机理[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3): 305-311. |
[13] |
孙建昌1,2,余滕琼3,汤翠凤3,曹桂兰1,徐福荣3,韩龙植1,*.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1): 41-48. |
[14] |
周振玲1,2,王宝祥1,樊继伟1,卢百关1,赵志刚2,江玲2,秦德荣1,万建民2,3 ,徐大勇1,2,*. 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4): 431-437. |
[15] |
徐建欣,王云月*,姚春,刘云霞,汤淼,陆明兴.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云南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2): 155-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