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7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10-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
    梅捍卫 , 黎志康 ,王一平 ,余新桥 ,钟代彬 ,罗利军 ,应存山
    1997, 11(4): 193-197 . 
    摘要 ( )   PDF(354KB) ( )  
    研究了287个“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个籼粳分类性状(程氏指数法)和154个RFLP 位点的遗传组成。群体的六性状总分呈连续分布,略偏向粳型, 该方法将把大部分株系分入籼粳中间类型。 遗传组成的分布略偏向特青并有更多的极端株系, 六性状总分和分子标记的相关不明显。还就单个性状的分布和性状间重组情况,以及不同性状间及其与总分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
    利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模型对国际杂交水稻圃数据的分析
    王 磊 ,曾列先 ,余汉勇 , C.G.McLaren ,R.C.Chaudhary
    1997, 11(4): 198-204 . 
    摘要 ( )   PDF(353KB) ( )  
    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 (INGER)的1994年杂交水稻圃(IRHON)采用增广设计,包括了6个国家的17个地点和89个品种。为充分了解这类多点试验中关于品种和地点的交互作用,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AMMI)模型,以若干项乘积之和估算品种和地点的交互作用。借助双标图,可鉴别对地点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如果有参试地点的环境因子的数据,AMMI 模型还可帮助我们用环境因子解释品种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通过本文对1994年杂交水稻圃数据的分析,我们看到AMMI模型是分析多点试验数据的非常有效的工具,能为育种项目和决策部门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品种适应信息。
    水稻亚种间杂种后代Pgi-1同工酶的异常分离
    吕川根 ,邹江石 ,池桥 宏
    1997, 11(4): 205-210 . 
    摘要 ( )   PDF(411KB) ( )  
    采用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的杂交后代F2集团8个,分析了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Pgi-1同工酶的分离情况。其中4个F2集团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离正常的孟德尔分离比例,带粳稻标记基因Pgi-1的配子明显减少,只占总受精配子的41.4%±2.8%。而另4个F2集团则保持正常分离比例。分析结果表明, Pgi-1的异常分离与雌性育性无关,也不是由于花粉形态性败育而致,在第3染色体Pgi-1附近,存在一个独立于ga-2ga-3的新的配子体基因,控制花粉的受精竞争。在该配子体基因位点上,一些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具有的等位基因可以消除籼粳交后代中由于受精竞争而导致的粳配子败育。
    晚籼夜公和野败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蔡善信
    1997, 11(4): 211-214 . 
    摘要 ( )   PDF(193KB) ( )  
    由夜公和野败的两个异质同核不育系分别与两个恢复系杂交,配制8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核背景下比较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公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优于野败,是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雄性不育细胞质。
    光敏核不育水稻和对照品种黄化苗中光敏色素A的免疫印迹检测(英文)
    王 伟 ,童 哲,匡廷云
    1997, 11(4): 215-221 . 
    摘要 ( )   PDF(609KB) ( )  
    用免疫印迹检测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对照品种(农垦58)黄化苗中光敏色素A(PhyA)。结果表明,燕麦PhyA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专一性地检测水稻黄化苗粗提液中约120 kD多肽。该肽对内源蛋白酶水解的敏感性因红光或远红光预照射而异,照射远红光后,该肽易降解;照射红光后,相对较稳定。这说明上述多肽是水稻PhyA(至少120 kD)。以单位蛋白质计,农垦58S黄化苗PhyA的相对含量比农垦58多27%。由于在干种子、吸涨36 h以前的水稻胚中均未检测到PhyA,因此,两水稻品种间PhyA含量的差异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PhyA蛋白重新合成的结果。讨论了增加的PhyA含量可能影响农垦58S幼苗的光形态建成过程的可能性。
    我国稻瘟病菌对水稻新品种(系)、新组合的致病性评价
    孙国昌,孙漱沅
    1997, 11(4): 222-226 . 
    摘要 ( )   PDF(207KB) ( )  
    为探明我国稻瘟病菌对近年来育成的部分水稻新品种(系)、新组合的致病力,用来自浙江、四川、湖北、广东、云南、吉林、北京等7个省(市)的92个稻瘟病菌菌株测定了39个水稻新品种(系)或新组合的抗性,分析了稻瘟病菌的致病力和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稻区稻瘟病菌菌株对籼、粳、杂交稻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一批毒力频率在20%以下,抗性较好的籼、粳稻新品种(系)和杂交稻新组合。同时用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了病菌和品种的群体互作以及抗瘟新品种(系)、新组合的利用价值。
    湿度对稻茎毛眼水蝇种群增长的影响
    秦厚国,叶正襄,罗任华,李 华
    1997, 11(4): 227-230 . 
    摘要 ( )   PDF(250KB) ( )  
    在63%~100%相对湿度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卵、幼虫和蛹历期差异不显著。幼虫、蛹存活率和世代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寿命和种群增长指数随湿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当相对湿度分别为80.87%、77.76%、81.26%、78.61%、78.80%、80.70%时,其幼虫、蛹和世代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多,寿命最长,种群增长指数最大。
    不同渗漏条件下尿素用量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英文)
    沈阿林 ,刘春增 ,张付申 ,皇甫湘荣 ,昆忠男
    1997, 11(4): 231-237 . 
    摘要 ( )   PDF(194KB) ( )  
    利用15N示踪技术在温室中研究了无渗漏(长期淹水)和渗漏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的生长起重要作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土壤的渗漏状况也强烈影响水稻各部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长期淹水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积累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为18.66%~35.67%;在渗漏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好,氮肥利用率达42.0%~65.8%。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作为基肥施用15N回收率比追施低。长期淹水条件下氮肥的激发效应为18%,高于渗漏条件下的5.1%。0~8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的肥料氮低于总施用量的10%。
    研究简报
    光抑制条件下水稻叶内碳酸酐酶的适应调节及其生理作用
    季本华 ,李 霞 ,焦德茂
    1997, 11(4): 238-240 . 
    摘要 ( )   PDF(164KB) ( )  
    以耐光氧化品种粳稻02428和对光氧化敏感品种籼稻3037为材料,在不同的光子通量密度(PFD)、O2浓度和CO2浓度的条件下,测定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活性、光合系统(Photosystem Ⅱ,PSⅡ)活性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粳稻02428和籼稻3037叶片在光抑制条件下,CA活性都有明显增加;光合CO2固定的动力学分析显示Km值随着PFD的增加及CO2和O2浓度的减少而减小,说明CA活性的增加减小了Km值,增加了对CO2的亲和力和光合CO2固定能力。进一步用CA专一性抑制剂处理证明,CA活性的增加有减轻PSⅡ和光合光抑制的作用。
    模拟盛夏低气温条件下水温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肖国樱,袁隆平
    1997, 11(4): 241-244 . 
    摘要 ( )   PDF(258KB) ( )  
    在模拟盛夏低气温的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2.5或23.0℃),研究了8个温敏不育系在28.6、26.8和24.0℃处理时的不育性。结果表明高于温敏不育系临界温度的温水,可以保持温敏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稳定。为利用水温作为一个有效手段防止盛夏低温引起的负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化杀杂种稻优杂1号对母本的竞争力评价
    姚萍飞,屠曾平,蔡惟涓
    1997, 11(4): 245-248 . 
    摘要 ( )   PDF(306KB) ( )  
    对化杀杂种稻优杂1号(Lemont/七桂早)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根据考种结果,杂种纯度在70%~90%以上的范围内,产量不会有明显的差异。根据侵略力、抵抗力、竞争效果、协同效果的概念及分析方法对优杂1号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杂,种稻Le/Qi对其母本Lemont有明显强大的竞争优势。建议化杀杂种稻优杂1号这一类的杂种,其种子进行商品性生产时,其种子纯度的标准可定为70%。
    可作为饲料的水稻绿色营养体的营养素产量分析
    余汉勇,蒋玉铭,汤圣祥,王雅芬
    1997, 11(4): 249-252 . 
    摘要 ( )   PDF(281KB) ( )  
    从人畜分粮的角度,分析水稻绿色饲料的最佳收割期、营养成分和营养素产量的品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