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
梅捍卫 1; 黎志康 2;王一平 1;余新桥 1;钟代彬 1;罗利军 1;应存山 1
1 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杭州 310006; 2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德州,TX77843-2474
The Indica/Japonica Classification of
Mei Hanwei; Li Zhikang; Wang Yiping; Yu Xinqiao; Zhong Daibin; Luo Lijun; Ying Cunshan
摘要 研究了287个“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个籼粳分类性状(程氏指数法)和154个RFLP 位点的遗传组成。群体的六性状总分呈连续分布,略偏向粳型, 该方法将把大部分株系分入籼粳中间类型。 遗传组成的分布略偏向特青并有更多的极端株系, 六性状总分和分子标记的相关不明显。还就单个性状的分布和性状间重组情况,以及不同性状间及其与总分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 重组自交系
籼粳分类
程氏指数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群体分布
Abstract :
Segregation and recombination of six characteristics in 287 RIls of Lemont/Teqing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Cheng's indica/japonica rice classification index. The population has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total value, a little inclining to japonica type. Most of the RIls were classified into intermediate type. The genetic compose according to 154 RFLP loci had a distribution with more extreme individuals, a little inclining to Teqing. There was a low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eng's total value and genetic compose. The distribution, re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total value was also analyzed.
Key words : Cheng’s index indica/japonica classificati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recombinated inbred lines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收稿日期: 1900-01-01;
引用本文:
梅捍卫 , 黎志康 ,王一平 等. “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11(4): 193-197 .
Mei Hanwei,Li Zhikang,Wang Yiping et al. The Indica/Japonica Classification of [J]. , 1997, 11(4): 193-197 .
[1]
江建华,赵其兵,刘强明 ,陈 兰,陈甫龙,乔保健,洪德林,.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3): 277-283 .
[2]
王彦荣,代贵金,大杉立, 山岸辙,程式华. 水稻苗期氮素吸收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5): 463-468 .
[3]
王洋,郭媛,洪德林, . 水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的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1): 18-24 .
[4]
沈希宏,曹立勇,陈深广,占小登,吴伟明,程式华.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4): 354-362 .
[5]
毛 艇, 徐 海, 郭艳华, 朱春杰, 陈 凯, 王嘉宇, 徐正进. 籼粳稻杂交后代群体形态分化与遗传分化的比较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3): 323-326 .
[6]
邵高能.唐绍清.焦桂爱.罗 炬.唐 傲,胡培松. 稻米蒸煮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1): 94-94~98 .
[7]
张锦文谭亚玲,洪汝科,范静华,罗琼曾千春. 高原粳稻子预44抗稻瘟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1): 31-31~35 .
[8]
李余生,张亚东,朱镇,赵凌,王才林. 利用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及效应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5): 472-476 .
[9]
许凌,张亚东,朱镇,赵凌,赵庆勇,张巧凤,王才林,. 不同年份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4): 370-376 .
[10]
唐绍清, ,胡培松 ,罗 炬 ,焦桂爱 ,万建民 ,石春海,.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定位稻米赖氨酸含量的基因座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4): 435-438 .
[11]
张巧凤,张亚东,朱镇 ,赵凌,赵庆勇,许凌,王才林,. 稻米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值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591-598 .
[12]
朱春杰,徐海,郭艳华,王嘉宇,刘宏光,徐正进.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亚种属性判别及维管束性状的变异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619-624 .
[13]
童汉华 ,梅捍卫,邢永忠,曹一平, 余新桥 ,章善庆, 罗利军. 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5): 493-499 .
[14]
陆永法,马荣荣,王晓燕,李信年,周华成,章志远,华国来.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SSR标记指纹图谱和籼粳属性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4): 443-446 .
[15]
彭茂民,杨国华,张菁晶,安保光,李阳生. 不同遗传背景下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3): 247-252 .
[16]
李育红,王州飞,管荣展,王建飞,张红生. 水稻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遗传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4): 379-383 .
[17]
陈海生,陶龙兴,王熹,黄效林,庄杰云,郑康乐. 水稻穗芽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3): 253-258 .
[18]
胡颂平,杨华,邹桂花,刘鸿艳,刘国兰,梅捍卫,蔡润,李名寿,罗利军,. 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1): 19-24 .
[19]
沈圣泉,庄杰云,王淑珍,舒庆尧,包劲松,夏英武. 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4): 319-322 .
[20]
王一平, 曾建平, 郭龙彪, 邢永忠, 徐才国, 梅捍卫, 应存山, 罗利军. 水稻顶部三叶与穗重的关系及其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1): 13-20 .
[21]
郭龙彪, 罗利军, 邢永忠, 徐才国, 梅捍卫, 王一平, 钟代彬, 钱前.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3): 211-218 .
[22]
刘志岩 , 刘光杰, 寒川一成, 庄杰云, 陈深广, 沈君辉, 郑康乐. 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的初步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4): 311-314 .
[23]
程式华, 毛传澡, 占小登, 斯华敏, 孙宗修.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4): 257-260 .
[24]
郭龙彪, 罗利军, 钟代斌,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桥, 应存山.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3): 221-224 .
[25]
钟代彬 , 罗利军 , 梅捍卫 , 郭龙彪 , 王一平 , 余新桥 , 应存山 ,黎志康 ,. 水稻主茎总叶数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1): 7-12 .
[26]
叶昌荣, 加藤 明, 齐藤 浩二, 伊势 一男, 戴陆园, 杨勤忠. 云南稻种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1): 13-16 .
[27]
钱 前,曾大力,滕 胜,朱立煌,熊振民,闵绍楷. MNU诱发的水稻巨大胚、甜胚乳两个突变体的RFLP鉴定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3): 173-176 .
[28]
顾兴友, 梅曼彤, 严小龙,郑少玲,卢永根. 水稻耐盐性数量性状位点的初步检测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2): 65-70 .
[29]
李维明,唐定中,吴为人,卢浩然,A.J.Worland. 用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分子遗传图谱及其与籼/粳交群体的分子图谱的比较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2): 71-78 .
[30]
曾亚文,徐福荣,申时全,邓家有. 云南光壳稻籼粳分类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2): 115-118 .
[31]
刘国庆 ,颜辉煌 , 罗耀武 ,闵绍楷 ,朱立煌 ,. 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间整倍体后代的RFLP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13(3): 129-133 .
[32]
朱世华 ,王明全 ,汪向明 .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13(3): 139-142 .
[33]
张小惠 ,朱旭东 ,钱 前 ,朱立煌 ,曾大力 ,曹立勇 ,王建林. 水稻新广亲和基因的初步分子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1): 11-16 .
[34]
张少红 ,刘 斌 ,罗 林 ,朱小源 ,杨祁云 ,伍尚忠 2. 非放射性ECL直接核酸标记及检测技术在水稻RFLP分析中的应用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1): 59-61 .
[35]
钱 前 ,熊振民 ,闵绍楷 ,朱立煌 . 水稻巨大胚基因的分子定位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10(2): 65-70 .
[36]
肖 晗,应存山,黄大年. 中国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叶绿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10(2): 121-124 .
[37]
庄杰云, 钱惠荣, 林鸿宣, 陆军, 程式华, 应存山, 罗利军, 朱旭东, 董凤高, 闵绍楷, 孙宗修, 郑康乐. 应用RFLP标记研究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9(3): 135-140 .
[38]
钱惠荣,沈 波,林鸿宣,陆 军,庄杰云,郑康乐. 水稻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及广亲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8(2): 65-71 .
[39]
郑康乐,沈波,钱惠荣,王建林. 应用RFLP标记研究水稻的广亲和基因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6(4): 145-150 .
[40]
郑康乐,沈 波,于 飞,赵成章,戚秀芳,徐星明. 水稻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4(4): 145-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