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玥, 梁铖玮, 赵辰妃, 孙健, 马殿荣. 直播稻田杂草稻灾害发生及生态型的演变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447-455. |
[2] |
周甜, 吴少华, 康建宏, 吴宏亮, 杨生龙, 王星强, 李昱, 黄玉峰.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3): 303-315. |
[3] |
杨永刚, 袁晓娟, 曹云, 陈雪芳, 尹慧来, 王志强, 文艳芳, 杨志远, 孙园园, 贾现文, 马均, 孙永健. 品种和播种量互作对机械旱直播水稻与杂草养分竞争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85-197. |
[4] |
杨晓龙, 王彪, 汪本福, 张枝盛, 张作林, 杨蓝天, 程建平, 李阳.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285-294. |
[5] |
武云霞, 郭长春, 孙永健, 刘芳艳, 杨志远, 孙园园, 王明田, 马均.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结实期冠层小气候与米质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3): 269-278. |
[6] |
王文霞, 陈丽明, 王海霞, 刘有清, 吴自明, 曾勇军,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淹水缓解直播早籼稻苗期低温冷害的生理特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66-176. |
[7] |
王文霞, 周燕芝, 曾勇军, 吴自明,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1): 46-56. |
[8] |
彭志芸, 向开宏, 杨志远, 唐源, 谌洁, 张宇杰, 何艳, 严田蓉, 孙永健, 马均.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1): 57-68. |
[9] |
赵正洪, 戴力, 黄见良, 潘晓华, 游艾青, 赵全志, 陈光辉, 周政, 胡文彬, 纪龙.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6): 553-564. |
[10] |
吴培, 陈天晔, 袁嘉琦, 黄恒, 邢志鹏, 胡雅杰, 朱明, 李德剑, 刘国林, 张洪程. 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 269-281. |
[11] |
郭长春, 孙知白, 孙永健, 殷尧翥, 武云霞, 唐源, 杨志远, 向开宏, 马均.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5): 462-474. |
[12] |
李志康, 严冬, 薛张逸, 顾逸彪, 李思嘉, 刘立军, 张耗, 王志琴, 杨建昌, 顾骏飞.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4): 311-324. |
[13] |
田青兰, 刘波, 孙红, 何莎, 钟晓媛, 赵敏, 任万军. 不同播栽方式下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和穗粒形成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5): 507-524. |
[14] |
郑小国1,2,# ,陈亮1,# ,楼巧君1 ,夏辉1,李明寿1,罗利军1, 2, *. 干旱驯化后节水抗旱稻苗期不同发育时间DNA甲基化模式变化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1): 32-40. |
[15] |
陈惠哲,向镜,徐一成,林贤青,张玉屏,朱德峰*. 水稻免耕机插质量、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6): 61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