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慧敏, 周杰强, 胡远艺, 田妍, 雷斌, 李建武, 魏中伟, 唐文帮.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的高产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60-171. |
[2] |
陆丹丹, 雍明玲, 陶钰, 叶苗, 张祖建. 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5): 520-530. |
[3] |
唐文帮, 李凡, 张桂莲, 邓化冰, 王峰, 明兴权.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19-528. |
[4] |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41-154. |
[5] |
王志东, 陈宜波, 龚蓉, 周少川, 王重荣, 李宏, 黄道强, 周德贵, 赵雷, 潘阳阳, 杨义强, 李晓芳. 优质籼稻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1): 89-97. |
[6] |
陈铭学, 杨欢, 曹赵云, 马有宁, 曹珍珍, 程方民. 基于多反应监测质谱技术的水稻叶片蛋白绝对定量方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3): 278-286. |
[7] |
唐文帮, 张桂莲, 邓化冰.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95-103. |
[8] |
杜溢墨 潘天 田云录 刘世家 刘喜 江玲 张文伟 王益华* 万建民. 水稻粉质皱缩胚乳突变体fse4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克隆[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6): 499-512. |
[9] |
石吕, 张新月, 孙惠艳, 曹先梅, 刘建, 张祖建.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及后期氮肥的效应[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6): 541-552. |
[10] |
何婧, 刘寒, 郭留明, 李静, 张恒木. 水稻小热休克蛋白OsHSP20抗体特性鉴定及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 235-240. |
[11] |
殷尧翥, 郭长春, 孙永健, 武云霞, 余华清, 孙知白, 张桥, 王海月, 杨志远, 马均. 稻油轮作下油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 257-268. |
[12] |
张敏娟, 李帅军, 陈琼琼, 景秀清, 陈坤明, 石春海, 李文强. 水稻矮化少蘖突变体dlt3的基因定位和蛋白质组学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6): 529-537. |
[13] |
黄小平, 张宏玉, 雷刚, 王志美, 章智, 贺超, 廖江林, 黄英金. 灌浆期夜间高温胁迫下耐热和热敏感水稻籽粒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1): 13-22. |
[14] |
吴志红, 杨亚军, 徐红星, 郑许松, 田俊策, 鲁艳辉, 吕仲贤. 稻纵卷叶螟经Bt水稻低强度处理多代后幼虫生长发育和中肠主要酶活性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4): 417-423. |
[15] |
赵华, 王俊敏, 张其芳, 赵倩, 梅淑芳, 刘向蕾, 程方民. 水稻糖质胚乳突变体Sug-11籽粒灌浆过程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 7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