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廉院训, 韦子芸, 张强, 李清, 任德勇, 胡江, 朱丽, 高振宇, 张光恒, 郭龙彪, 曾大力, 钱前, 沈兰. 水稻斑马叶突变体zl7的鉴定与基因的精细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2): 113-124. |
[2] |
吴先美, 李三峰, 胡萍, 何瑞, 焦然, 毛一剑, 鲁草林, 胡娟, 林晗, 吴荣梁, 朱旭东, 饶玉春, 王跃星. 水稻分蘖调控基因HTD3的克隆与功能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35-542. |
[3] |
朱玉君, 左紫薇, 张振华, 樊叶杨. 一种水稻微效QTL精细定位和克隆新途径[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4): 407-414. |
[4] |
吕凤, 唐倩莹, 王启明, 郑海, 尤世民, 柏文婷, 肖晏嘉, 赵志刚, 万建民. 水稻雌性败育基因FA的图位克隆[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32(6): 519-528. |
[5] |
张习春, 鲁菲菲, 吕育松, 罗荣剑, 焦桂爱, 邬亚文, 唐绍清, 胡培松, 魏祥进. 两个垩白突变体的鉴定及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6): 568-579. |
[6] |
薛超, 张融, 郭瑞, 刘帅, 刘晓宇, 沈明晨, 邓世峰, 龚志云. 水稻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H3抗体的制备与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5): 475-482. |
[7] |
周宁, 景立权, 王云霞, 朱建国, 杨连新, 王余龙. 开放式空气中CO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动态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5): 524-532. |
[8] |
吕育松, 谢耘丰, 圣忠华, 邬亚文, 唐绍清, 胡培松, 魏祥进. 矮秆小粒水稻潇湘矮的形态学与分子遗传学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 238-246. |
[9] |
崔永涛, 吴立文, 胡时开, 任德勇, 葛常伟, 叶卫军, 董国军, 郭龙彪, 胡兴明. 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Si-dd1的表型分析和精细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2): 152-160. |
[10] |
李智强, 朱丹, 王志龙, 丁波, 王国梁.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djyg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6): 601-609. |
[11] |
杨军,陈小荣,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边建民,胡丽芳,贺浩华*. 氮肥和孕穗后期高温对两个早稻品种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5): 523-533. |
[12] |
施勇烽#,魏彦林#,奉保华,王惠梅,徐霞,黄奇娜,吕向光,张晓波,吴建利*. 水稻淡绿叶突变体HM14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6): 585-590. |
[13] |
毛雪琴,姜华,王艳丽,张震,柴荣耀,王教瑜,邱海萍,杜新法,孙国昌*. 稻瘟病菌不同拼接版本基因组序列差异性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4): 425-433. |
[14] |
江少华1 ,周华1 ,林冬枝1, * ,董彦君1, * ,叶胜海2 ,张小明2. 水稻幼苗叶色温敏感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4): 359-364. |
[15] |
刘胜1, 2, # ,魏祥进1, # ,邵高能1 ,唐绍清1, * ,胡培松1, *. 一个水稻“斑马叶”叶色突变体基因zebraleaf2(zl2)的图位克隆[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3): 231-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