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艺婷, 谢可冉, 高逖, 崔克辉. 水稻分蘖期干旱锻炼对幼穗分化期高温下穗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3): 277-289. |
[2] |
郑广杰, 叶昌, 朱均林, 陶怡, 肖德顺, 徐亚楠, 褚光, 徐春梅, 王丹英. 淹水胁迫下水稻种子和胚芽葡萄糖供应差异与胚芽存活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72-184. |
[3] |
肖乐铨, 李雷,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转cry2A*/bar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4): 347-358. |
[4] |
马兆惠, 石一涵, 程海涛, 宋文雯, 路连吉, 刘仁广, 吕文彦. 水稻种子胚形态与胚乳组成对稻米留胚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265-275. |
[5] |
林聃, 江敏, 苗波, 郭萌, 石春林. 水稻高温热害模型研究及其在福建省的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307-320. |
[6] |
王洋, 张瑞, 刘永昊, 李荣凯, 葛建飞, 邓仕文, 张徐彬, 陈英龙, 韦还和, 戴其根. 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2): 105-117. |
[7] |
徐青山, 黄晶, 孙爱军, 洪小智, 朱练峰, 曹小闯, 孔亚丽, 金千瑜, 朱春权, 张均华. 低温影响水稻发育机理及调控途径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2): 118-130. |
[8] |
张娟, 牛百晓, 鄂志国, 陈忱. 水稻胚乳发育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4): 326-341. |
[9] |
潘阳阳, 陈宜波, 王重荣, 李宏, 黄道强, 周德贵, 王志东, 赵雷, 龚蓉, 周少川. γ-氨基丁酸和2-乙酰-1-吡咯啉代谢通路在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21-129. |
[10] |
韦雪露, 卢柏亦, 黄福钢, 李发活, 刘芳, 邱永福. 白背飞虱取食后水稻幼苗内源激素变化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200-206. |
[11] |
刘璐, 许传山, 孙雅菲, 胡志, 艾昊, 刘秀丽, 王小文, 孙淑斌. 缺磷响应基因OsSQD2.1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3): 237-244. |
[12] |
王昌健, 陈龙, 代丽萍, 路雪丽, 贺金立, 杨龙, 胡江, 朱丽, 董国军, 张光恒, 高振宇, 任德勇, 陈光, 沈兰, 张强, 郭龙彪, 钱前, 曾大力. 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DPS2的鉴定和精细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115-124. |
[13] |
朱永生, 白建林, 谢鸿光, 吴方喜, 罗曦, 姜身飞, 何炜, 陈丽萍,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5): 421-428. |
[14] |
农保选, 秦碧霞, 夏秀忠, 杨行海, 张宗琼, 曾宇, 邓国富, 蔡健和, 李战彪, 刘丕庆, 李丹婷.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主效QTL的精细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 135-143. |
[15] |
林添资, 孙立亭, 龚红兵, 王益华, 刘玲珑, 赵志刚, 江玲, 万建民. 一个水稻低温移栽白条纹突变体wltt的鉴定和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1):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