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慧敏, 周杰强, 胡远艺, 田妍, 雷斌, 李建武, 魏中伟, 唐文帮.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的高产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2): 160-171. |
[2] |
唐文帮, 李凡, 张桂莲, 邓化冰, 王峰, 明兴权.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6): 519-528. |
[3] |
王丰, 廖亦龙, 柳武革, 刘迪林, 曾学勤, 傅友强, 朱满山, 李金华, 付崇允, 马晓智, 霍兴.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2): 141-154. |
[4] |
唐文帮, 张桂莲, 邓化冰.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2): 95-103. |
[5] |
殷尧翥, 郭长春, 孙永健, 武云霞, 余华清, 孙知白, 张桥, 王海月, 杨志远, 马均. 稻油轮作下油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 257-268. |
[6] |
戴冬青, 张华丽, 张萌, 李西明, 马良勇. 长江流域主要常规双季早籼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1): 40-49. |
[7] |
闫浩亮, 潘幸福, 陈建珍, 姚仪敏, 卢碧林, 田小海. 田间高温严重降低杂交水稻制种的异交结实[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1): 106-110. |
[8] |
张宏根#,钱凯#,孙一标,裴艳,封智蔷,刘晓宇,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BT型三系杂交粳稻不同组合间育性差异原因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377-383. |
[9] |
陈新红1,*,叶玉秀1 ,潘国庆1,赵步洪2,杨建昌3. 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重金属铅浓度与累积量[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1): 57-64. |
[10] |
吴晨阳1,姚仪敏1 ,邵平1,王燚1,汪志威1,田小海1,2,* . 外源硅减轻高温引起的杂交水稻结实降低[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1): 71-77. |
[11] |
闫成业,刘艳,牟同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金优207的白叶枯病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4): 365-372. |
[12] |
张建福1 ,曾大力2 ,朱永生1 ,谢鸿光1 ,蔡秋华1 ,连玲1 ,吴方喜1 ,罗曦1 ,王颖姮1 ,郑轶1 ,谢华安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抗白背飞虱水稻恢复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3): 329-334. |
[13] |
凌英华,杨正林,赵芳明,桑贤春,李云峰,何光华*. 基于不同分析策略的杂交稻米碾磨品质的分子预测[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1): 65-69. |
[14] |
斯华敏, 刘文真, 付亚萍, 孙宗修, 胡国成*.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5): 544-552. |
[15] |
唐文邦,张桂莲,肖应辉,邓化冰,范 科,刘国华,陈立云. 三个C两优杂交稻组合的株型及干物质生产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2): 189-1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