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丹洁, 林巧霞, 李正康, 庄小倩, 凌宇, 赖美玲, 陈晓婷, 鲁国东. OsOPR10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364-374. |
[2] |
马静静, 潘妍妍, 杨孙玉悦, 王嘉琦, 蒋冬花. 硫藤黄链霉菌St-7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6): 623-638. |
[3] |
周永林, 申小磊, 周立帅, 林巧霞, 王朝露, 陈静, 冯慧捷, 张振文, 陈晓婷, 鲁国东. OsLOX10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4): 348-356. |
[4] |
李丽, 莫旭艳, 李甜甜, 张丽媛, 董汉松. 白叶枯病菌效应子XopN在拥有OsSWEET11同源基因的水稻品种上发挥毒性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68-382. |
[5] |
朱安东, 孙志超, 朱玉君, 张荟, 牛小军, 樊叶杨, 张振华, 庄杰云.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定位水稻粒重粒形QTL[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 144-151. |
[6] |
夏志辉, 刘鹏程, 高利芬, 刘栋峰, 姜丽, 江光怀, 郭乐群, 翟文学. 水稻无选择标记Xa21转基因系CX8621的获得与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30(1): 10-16. |
[7] |
李小红, 施勇烽, 张晓波, 奉保华, 宋莉欣, 王惠梅, 徐霞, 黄奇娜, 郭丹, 吴建利.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hm197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5): 447-456. |
[8] |
王琳琳, 陈玉宇, 郭梁, 张宏伟, 樊叶杨, 庄杰云. 水稻第1染色体qTGW1.2区域粒重组分性状QTL的剖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3): 232-240. |
[9] |
韩雪颖1,2 ,杨勇2 ,余初浪2 ,张文浩3 ,叶胜海2 ,陈斌2 ,程晨2 ,程晔2 ,严成其2 ,陈剑平1,2,*. 一个抗病性增强的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6): 559-569. |
[10] |
杨雅云1,张恩来1,阿新祥1,汤翠凤1,张斐斐1,陈丹1,董超1,吴坤1,2,徐福荣1,周英3,祁春学4,戴陆园1,*. 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抗药性室内鉴定及其rpfC基因序列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6): 665-674. |
[11] |
朱引引,刘永庭,李士河,宋从凤*. 水稻白叶枯菌OS198中talR26.5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343-350. |
[12] |
向妙莲1,付永琦1 ,何永明1 ,黄友明1,2,曾晓春1,2,*. 茉莉酸甲酯浸种对水稻幼苗白叶枯病抗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419-426. |
[13] |
张宏伟,朱玉君,陈玉宇,陈俊宇,黄得润,庄杰云*. 水稻千粒重QTL qTGW1.1的验证[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2): 125-131. |
[14] |
李海青1,2,# ,李臻1,# ,王莹莹1 ,柳絮1 ,王庆国1 ,姚方印1 ,刘炜 1,2,*. 转小萝卜γ硫堇蛋白基因RsAFP1水稻的获得及其稻瘟病抗性初步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4): 335-343. |
[15] |
闫成业,刘艳,牟同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金优207的白叶枯病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4): 365-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