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敏感核不育系在水稻广亲和性种质筛选中的应用 |
罗利军;应存山;王一平 |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
|
The Use of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Line in Screening for Wide Compatibility Rice Varieties |
Luo Lijun; Ying Cunshan; Wang Yiping |
引用本文: |
罗利军,应存山,王一平. 光敏感核不育系在水稻广亲和性种质筛选中的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4(3): 143-144 .
|
|
|
|
Luo Lijun,Ying Cunshan,Wang Yiping. The Use of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Line in Screening for Wide Compatibility Rice Varieties[J]. , 1990, 4(3): 143-144 .
|
[1] |
陈深广,曹立勇,斯华敏,程式华. 水稻籼粳交衍生不育系的籼粳属性鉴定及配组F1优势初探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67-671 . |
[2] |
徐 海, 朱春杰,郭艳华,徐 铨,毛 艇, 陈 凯, 王嘉宇,杨 莉, 郑家奎,徐正进,. 籼粳交后代中的穗型指数与亚种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6): 616-620 . |
[3] |
张小明,石春海,叶胜海,吴建国,鲍根良. 籼粳交杂种不同灌浆期稻米缬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1): 36-42 . |
[4] |
徐鹏, 陶大云, 胡凤益, 周家武, 李静, 邓先能. 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1): 41-46 . |
[5] |
刘光杰,寒川一成,谭 红,曾 媛,肖淑芳,沈君辉. 水稻广亲和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ZK): 53-55 . |
[6] |
张再君,梁承邺. 两个籼粳交杂种F2几个重要性状的分布[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2): 129-133 . |
[7] |
陶大云, 徐鹏, 李静, 杨友琼, 周家武, 胡凤益, Monty P. JONES ,.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1): 11-15 . |
[8] |
陶大云 , 徐 鹏 , 胡凤益 , 杨友琼 , 李 静 , 周家武 .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2): 106-110 . |
[9] |
李自超,鲁迪慧,赵世绪,王象坤. 水稻籼粳交F1花粉育性检测方法的研究——兼论其雌雄配子的育性问题[J].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11(3): 175-178 . |
[10] |
沈圣泉,薛庆中. 不同细胞质的核质互作对籼粳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11(1): 6-10 . |
[11] |
汤圣祥,张云康,余汉勇,王 磊. 籼粳交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特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10(4): 197-200 . |
[12] |
沈圣泉, 薛庆中. 不同光温反应型配组的籼粳交F1杂种优势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10(1): 7-12 . |
[13] |
申宗坦,徐云碧.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6(3): 105-112 . |
[14] |
徐云碧,申宗坦. 籼粳杂种糯性基因的异常分离及其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6(2): 89-92 . |
[15] |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杨守仁. 水稻叶片气孔密度与气体扩散阻力和净光合速率关系的比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4(4): 163-168 . |
[16] |
梅启明,朱英国. 不同光诱导条件下HPGMR中SOD的比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4(1): 43-45 . |
[17] |
张桂权, 卢永根. 栽培稻(Oryza sativa)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Ⅰ.等基因F1不育系杂种不育性的双列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3(3): 97-101 . |
[18] |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森岛启子. 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J].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3(3): 141-144 . |
[19] |
齐运田, 胡长虹, 潘启民. 广亲和性品种02428与籼稻配组 F1代优势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3(1): 44-4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