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稻瘟病菌浅黄色素突变体对稻株诱导抗性的探讨(英文) |
沈 瑛;黄大年;邱德文;范在丰;王金霞;袁莜萍 |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
|
Exploration of Induced Resistance in Rice Plants by Buff Pigment Mutants of Pyricularia oryzae (in English) |
Shen Ying; Huang Danian; Qiu Dewen; Fan Zaifeng; Wang Jinxia; Yuan Xiaoping |
引用本文: |
沈 瑛,黄大年,邱德文等. 稻瘟病菌浅黄色素突变体对稻株诱导抗性的探讨(英文)[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4(3): 139-142 .
|
|
|
|
Shen Ying,Huang Danian,Qiu Dewen et al. Exploration of Induced Resistance in Rice Plants by Buff Pigment Mutants of Pyricularia oryzae (in English)[J]. , 1990, 4(3): 139-142 .
|
[1] |
刘永锋, 陈志谊, 俞文渊, 于俊杰, 胡建坤, 刘邮洲, 聂亚锋.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质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4): 452-454. |
[2] |
王小艳,王教瑜,姜 华 ,王艳丽,张 震,柴荣耀,毛雪琴,邱海萍,杜新法,孙国昌,. 稻瘟病菌对新型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的致病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3): 314-320 . |
[3] |
谭新中,彭喜旭,胡耀军,唐新科,周平兰,邓小波,王海华. 镍处理下水稻酚酸和酚多聚物含量的变化与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4): 438-442 . |
[4] |
吴小燕 王教瑜张 震,井金学,杜新法,柴荣耀,毛雪琴,邱海萍, 姜 华,王艳丽,孙国昌,. 稻瘟病菌致病性增强突变体B11的基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6): 611-615 . |
[5] |
高方远,陆贤军,何树林,陈晓娟,卢代华,孙淑霞,李治华,刘光春,张义正,任光俊. 转基因抗虫性水稻恢复系选育及特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4): 353-358 . |
[6] |
王玲,黄世文 ,王全永,鄂志国,王磊,张建萍,朱德峰,傅强. 稗草病原真菌AAE的分子鉴定及其粗蛋白诱导水稻的稻瘟病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3): 327-330 . |
[7] |
杨健源,陈深,曾列先,李亦龙,陈珍,朱小源. 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对广东省籼稻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2): 190-196 . |
[8] |
李文强, 王源超,郑小波,. 宁夏稻瘟病菌的交配型与育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650-656 . |
[9] |
李培富,史晓亮,王建飞,刘超,张红生.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579-584 . |
[10] |
王忠华林卉,Barbara VALENT,J. Neil RUTGER,贾育林,. 水稻抗稻瘟病菌防卫反应的细胞学分析与防卫基因表达[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4): 335-340 . |
[11] |
李亚,刘二明,戴良英, 李成云,刘林. 湖南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病菌致病型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3): 304-308 . |
[12] |
姜玉新,董海涛,庄杰云 ,郑康乐,李德葆,. 受稻瘟病菌诱导的水稻OsBTB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6): 577-582 . |
[13] |
刘朋娟,王政逸,王秋华,李德葆. 农杆菌介导的稻瘟病菌转化及致病缺陷突变体筛选[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3): 231-237 . |
[14] |
王建飞,鲍永美,李培富,张红生. 基于无毒基因序列的稻瘟病菌指纹类型与致病型的关系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1): 109-112 . |
[15] |
张传清,周明国. 以nit和抗药性为遗传标记研究稻瘟病菌的无性重组[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3): 288-290 . |
[16] |
王艳丽, Claudia KAYE , Amandine BORDAT, Henri ADREIT, Jo¨elle MILLAZZO,郑小波,沈瑛,Didier THARREAU. 稻瘟病菌株CH63和TH16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谱构建及无毒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2): 160-166 . |
[17] |
李成云,李进斌,周晓罡,张绍松,董爱荣,许明辉. 稻瘟病菌阅读框架中SSR频率、分布及所在基因功能[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2): 167-173 . |
[18] |
张传清, 周明国, 薛娜.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技术与抗药性风险评估[J].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1): 79-84 . |
[19] |
张传清, 周明国, 邵振润, 梁桂梅. 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多菌灵和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及抗药性变异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5): 455-460 . |
[20] |
张重权, 何霞红, 王云月, 杨静, 周江鸿, 李作森, 朱有勇. 云南粳稻区水稻品种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4): 346-350 . |
[21] |
刘永锋, 陈志谊, 胡 明, 李 莲, 刘邮洲. 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优势小种的毒力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4): 351-356 . |
[22] |
王洪凯, 林福呈, 柴荣耀, 李德葆. 稻瘟病菌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筛选[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4): 357-361 . |
[23] |
李成云, 李进斌,周晓罡, 董爱荣, 许明辉. 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的频率和分布[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3): 269-273 . |
[24] |
周益军, 白 娟, 程兆榜, 范永坚, 熊如意, 王 跃. 我国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3): 277-280 . |
[25] |
沈 瑛, Julien FROUIN , 何月秋 , Claudia KAYE ,肖放华,Jean Loup NOTTEGHEM,刘二明,Didier THARREAU . 湖南烟溪病圃稻瘟病菌的有性态及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3): 262-268 . |
[26] |
张传清, 周明国. 稻瘟病菌nit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性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2): 156-160 . |
[27] |
Raoul Bruno NGUEKO, SHEN Ying, XU Tong. 湖南省3个主要稻瘟病区菌株的交配型分布及其生理小种测定(英文)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3): 260-264 . |
[28] |
程志强, 郭泽建, 徐晓晖, 柴荣耀, 李德葆. 转铁蛋白基因增强水稻对氧化胁迫与稻瘟病菌的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1): 85-88 . |
[29] |
葛秀春, 宋凤鸣, 陈永叶, 郑 重.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稻瘟病抗性中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2): 171-175 . |
[30] |
林福呈, 李德葆.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芽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15(4): 291-297 . |
[31] |
曾富华,吴岳轩,罗泽民. 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13(3): 165-169 . |
[32] |
黄春艳,郭 梅,商世吉,李 桦. 黑龙江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13(1): 49-50 . |
[33] |
杜新法 ,徐 静 ,林再卿 ,陶荣祥 ,孙漱沅 . 温州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演变及主栽品种的抗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10(2): 110-114 . |
[34] |
鲁国东, 黄大年, 陶全洲, 杨炜, 谢联辉. 以cosmid质粒为载体的稻瘟病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病菌基因文库的构建[J].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9(3): 156-160 . |
[35] |
黄大年, 王金霞, 杨炜, 倪云美. 提高稻瘟病菌转化频率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9(1): 15-20 . |
[36] |
沈瑛,朱培良,袁筱萍,Hei LEUNG. 稻瘟病菌体细胞色素的变异性及其突变体[J].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6(2): 83-88 . |
[37] |
沈瑛,黄大年,范在丰,邱德文,王金霞,邹 勤. 稻瘟菌非致病性和弱致病性菌株对稻株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4(2): 95-96 . |
[38] |
沈瑛. 稻瘟病菌在培养基上有性世代的形成(英文)[J].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3(2): 77-81 . |
[39] |
孙国昌, 申宗坦, 孙漱源, 陶荣祥, 施德. 稻瘟病菌孢子保存技术[J].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3(1): 40-4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