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福祥, 甄浩洋, 彭焕, 郑刘春, 彭德良, 文艳华. 广东省水稻孢囊线虫病调查与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38(4): 456-461. |
[2] |
郑承梅, 孙金秋, 刘梦杰, 杨永杰, 陆永良, 郭怡卿, 唐伟. 水稻田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及化学防除药剂筛选[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3): 321-328. |
[3] |
尹丽颖, 张元野, 李荣田, 何明良, 王芳权, 许扬, 刘欣欣, 潘婷婷, 田晓杰, 卜庆云, 李秀峰.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高效抗除草剂水稻[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5): 459-466. |
[4] |
黄勇椿, 叶姗, 袁涛, 周建宇, 彭德良, 黄文坤, 丁中. 湖南长沙一季晚稻旱稻孢囊线虫发生动态及危害损失[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1): 98-102. |
[5] |
王广达, 高鹏, 杨文艳, 崔傲, 赵剑华, 冯志明, 曹文磊, 陈宗祥, 左示敏. 金粳818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4): 316-324. |
[6] |
袁涛, 叶姗, 周建宇, 彭德良, 黄文坤, 丁中. 湖南水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1): 85-89. |
[7] |
陈涛, 张善磊,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梁文化, 王才林.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水稻功能标记的开发与验证[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1(1): 137-145. |
[8] |
郑小国1,2,# ,陈亮1,# ,楼巧君1 ,夏辉1,李明寿1,罗利军1, 2, *. 干旱驯化后节水抗旱稻苗期不同发育时间DNA甲基化模式变化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1): 32-40. |
[9] |
卓侃1,宋汉达1 ,王宏洪1 ,陶冶1 ,张洪玲1,陆秀红2,黄金玲2,刘志明2 ,廖金铃1,*. 旱稻孢囊线虫在广西的发生及其rDNAITS异质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1): 78-84. |
[10] |
杜兴彬1,2,罗利军1,陈晨1,李双喜3,刘国兰1,王飞名1,张安宁1,顾晓君2,余新桥1,2,*. 稻油轮作连续免耕直播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6): 617-623. |
[11] |
丁中1,2,NAMPHUENG Janthathang1,何旭峰1,伍敏敏1,洪宏1. 旱稻孢囊线虫生活史及侵染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6): 746-750. |
[12] |
左娇,强胜,宋小玲. 温室条件下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和回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08-616 . |
[13] |
邓姗,李华娟,冯芳君,徐小艳,黄志诚, 罗利军,梅捍卫. 旱稻品种IRAT109辐照诱变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5): 523-526 . |
[14] |
张集文. 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5): 551-558 . |
[15] |
张安宁, 王飞名, 余新桥, 李明寿, 梁文兵, 梅捍卫, 罗利军. 水旱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3): 327-3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