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Next Articles

Effects of 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 Soil Drying Irrigation and Straw Returning on Rice Yiel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干湿交替灌溉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超瑞 张男 汝艳 严语 孟庆好 温雅 张瑛 肖治林 张耗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9;*通讯联系人,E-mail: haozhang@yzu.edu.cn

摘要: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和秸秆还田组合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稻田高产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甬优2640和南粳5718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水层灌溉(CI)、干湿交替灌溉(AWD)2种灌溉方式和秸秆不还田(S0)、秸秆生物炭(SC)、秸秆堆腐还田配施秸秆生物炭(SS)3种秸秆还田方式,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光合速率、光合势、根系活力以及全生育期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等的影响。【结果】(1)与CI+S0相比,AWD+SC与AWD+SS分别显著增产8.30%~13.90%和18.55%~22.58%。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C和SS较S0处理提高了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并在AWD处理后显著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2)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地下部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势、茎鞘NSC转运和根系氧化力的显著增加。(3)SC显著降低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而SS则增加了排放,但经AWD处理后甲烷排放显著减少从而降低稻田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结论】干湿交替灌溉技术下配合秸秆还田技术(AWD+SC/SS)能显著提高水稻光合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改善地下部根系生长,实现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