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奕璇, 覃贵亮, 周晓欣, 黄军军, 蒙全, 吴俊辉, 闫晓静, 袁会珠. 不同植保机械喷施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规律及对病虫害防效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36(2): 207-214. |
[2] |
李传明, 韩光杰, 杨亚军, 祁建杭, 刘琴, 徐健, 吕仲贤. 稻纵卷叶螟对不同植物的产卵趋性与取食选择[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 315-319. |
[3] |
吴志红, 杨亚军, 徐红星, 郑许松, 田俊策, 鲁艳辉, 吕仲贤. 稻纵卷叶螟经Bt水稻低强度处理多代后幼虫生长发育和中肠主要酶活性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4): 417-423. |
[4] |
沈慧梅1 ,谌爱东1,* ,赵雪晴1 ,尹艳琼1 ,李向永1,韦家贵2 . 滇东南富宁稻纵卷叶螟的迁入过程与虫源地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4): 427-434. |
[5] |
齐国君1,王政2,蓝日青3,吕利华1,*.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虫源性质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2): 177-183. |
[6] |
李传明,徐 健,杨亚军,祁建杭,郑许松,王 艳,刘 琴,吕仲贤, . 人工饲料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3): 321-325 . |
[7] |
王凤英,胡 高,陈 晓,沈慧梅,罗善煜,辛德育,徐盛刚,张孝羲,翟保平,. 近年来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5): 537-45 . |
[8] |
石晶晶, 刘占宇 张莉丽, 周 湾, 黄敬峰 .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高光谱遥感识别[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3): 331-334 . |
[9] |
卢海燕,刘 芳,包善微,宋 英,石细敏,祝树德,张 青. 三唑磷对稻纵卷叶螟诱导的水稻植株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6): 643-643~649 . |
[10] |
高忠文,陶岭梅,苏建亚,高聪芬, 畅红,周立邦,沈晋良刘 学,杨 峻 .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6): 631-631~636 . |
[11] |
齐国君,秦冉冉,肖满开,郑兆阳,江潮,程遐年,张孝羲,翟保平,. 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代发生规律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5): 513-518 . |
[12] |
王华弟,陈剑平,祝增荣,孙祥良,朱金良,傅强,朱黎明.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2): 203-207 . |
[13] |
李冬虎, 傅强, 王锋, 姚青, 赖凤香, 吴进才, 张志涛. 转sck/cry1Ac 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1): 43-47 . |
[14] |
刘志诚, 叶恭银, 傅强, 张志涛, 胡萃. 转cry1Ab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间接影响的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17(2): 175-178 . |
[15] |
陈忠孝, 胡国文,凌逸军. 噻嗪酮对稻纵卷叶螟F1代生存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8(1): 57-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