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科学

• •    下一篇

播种量和取秧量对精量条播机插杂交稻高产群体构建及能效的影响

曹云1 陈雪芳1 黄兴海1 何咨霆1 汤菁莎1 陈坤1 汪爱羚1 罗贯洲1 廖琴1 孙园园2 郭翔2 杨志远1 马均1 孙永健1,*
  

  1. 1四川农业大学 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2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成都610072

Effects of Seeding Rate and Seedling Area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Yield Populations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 Precision Drill Sowing Machine- Transplanted Hybrid Rice

摘要: 【目的】明确杂交稻精量条播下,条播量和取秧量对机插质量、高产群体构建及能效的影响,提出条播量和机插取秧量的优化组合,为完善杂交稻精量条播育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精量条播18条带下,以川康优6308为试材,进行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100粒/条(M1),130粒/条(M2),160粒/条(M3),190粒/条(M4)四个条播量,副区为1.25 cm2(S1),2.03 cm2(S2),2.81 cm2(S3)三个机插取秧面积来代表不同取秧量,研究其对机插杂交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群体质量、产量及能效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条播量,秧龄为25 d下,M1和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株高(17.05~17.95 cm)、茎基宽(1.78~1.84 mm)、绿叶数(3.41~3.57片)、成苗率(74.15%~77.75%)和根数(7.04~7.71条/株)均显著优于M3和M4处理1.36%~21.46%,但M2处理根冠比和根系盘结力优于M1处理。条播量和取秧量处理下,本试验组合M2S3为最佳试验处理,其机插质量最优,且在生育后期叶面积衰减缓慢,群体生长率和群体净同化率分别比其余处理高0.77%~70.59%,2.54%~55.79%,产量达到10768.79 kg/hm2,相比于其他处理提高4.02%~37.23%。此外,其净能量,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3.70%~34.41%,0.04%~1.80%和2.50%~24.24%,净收益和产投比分别增加335.13~3935.06元/hm2和0.36%~18.93%。【结论】精量条播机插杂交稻条播18条带,条播量为130粒/条,秧龄为25 d,可以培育较优的秧苗素质秧苗,并配合机插取秧量为2.81cm2可构建高产群体质量,节本增效,并协同提高产量和能效比。